最近在玉器圈里,胖东来与网红柴怼怼的“和田玉争议”持续发酵,身边很多朋友都来问我——既有藏玉APP上专业藏家的深度探讨,也有老友发来的“这玉到底能不能买”的急切询问。作为二十年和田玉行业从业者、藏玉创始人,我深切感受到大众对玉石消费的关切。今天我想抛开流量喧嚣,从大家问得最多的三个问题谈谈真实认知。

一、胖东来卖的和田玉,是真货吗?
先说结论:胖东来卖的和田玉符合国家标准,可视为真货,但我认为其大部分属于广义和田玉范畴。

我们需要先理清和田玉的定义。依据最新国家标准,只要玉石中透闪石含量超过95%,即可被认定为“和田玉”。按照这一标准,和田玉的产地极为广泛,不仅限于新疆和田地区,全球各地均有产出。因此,无论是新疆籽料、青海料、俄料,还是韩国料、加拿大料,只要符合透闪石含量标准,均可统称为和田玉,在行业内,这些通常被定义为广义和田玉。

狭义上的和田玉,特指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玉石,尤其是玉龙喀什河下游的籽料和上游的山流水料。新疆和田玉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真玉”,其品牌影响力远超其他地区。特别是籽料,因其稀缺性而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相较之下,其他产地的玉石因产量较大、文化认同度相对较低,市场价格普遍低于新疆料。例如,同样品质的手镯,新疆籽料的成本可能高达几十万,而俄料可能仅需几万。

胖东来虽明确标注“和田玉符合国标”,但并未强调产地,因此,我认为其售卖的和田玉大概率是俄料或青海料。这两类料子产量大,既能确保品质稳定,又能有效控制价格,避免“以次充好”的争议。当然,具体的产地还需根据具体的商品来判断。

二、胖东来的和田玉,有收藏价值吗?
答案:对普通消费者有佩戴价值,但对收藏者意义不大。
和田玉的价值评判,因人而异。对于对其无感之人,它或许仅是一块石头;但在和田玉爱好者心中,它却是无价之宝。判断和田玉是否具有收藏价值,需关注三个核心要素:材质的稀缺性、工艺的精湛程度以及文化附加值。

商场品牌店,如胖东来,所售和田玉多属消费品,主要满足佩戴和装饰需求。例如,一条标价2万的俄料手镯,成本可能仅1万出头,利润率约20%。这类商品注重外观美观与实用性,而非稀缺性和增值潜力。

然而,收藏级和田玉,如籽料原石、名家雕刻作品,价格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无上限。胖东来的商品显然不属于此类。因此,若普通消费者想购买和田玉仅作佩戴之用,胖东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是收藏爱好者,想要收藏传家,我建议前往拍卖行或专业工作室选购。

三、胖东来只赚20%利润,靠谱吗?
答案:靠谱,但行业逻辑不同。
很多人质疑胖东来“20%利润率太低”,这背后其实是传统珠宝行业与新兴零售模式之间的认知差异。据我了解,众多商场的珠宝品牌店,在经营非黄金类珠宝,如和田玉、翡翠等产品时,并非直接采购货品,而是采取与专门供货商合作的模式,在商品售出后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在传统珠宝行业,库存成本居高不下,店铺租金水涨船高,人力成本也持续攀升,为了维持正常运营并实现盈利,商品的加价率普遍维持在300% - 500%的高位。这种高加价率,既是行业特性的必然结果,也是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以手镯销售为例,高品质货头因稀缺性,其利润率可能高达100%,而低品质货尾则可能面临亏本的风险,综合考量,整体利润率最终大致拉平至30% - 50%。

反观胖东来,它坚持“进价+合理毛利”的定价策略。这背后或许有供应商为其托底,且凭借庞大的品类摊薄了成本,珠宝玉石业务仅是其引流环节之一。因此,胖东来敢于公开进货价、实行明码标价,将利润率控制在20%左右。这一举措,既保证了商品品质,又有效避免了“暴利”的争议。

胖东来的和田玉,对普通消费者是福音——真货、不贵、无套路。但对收藏者来说,它的价值有限。至于“暴利”争议,市场监管局的数据已经说明问题:胖东来毛利率不到20%,证书齐全,根本不存在造假。反倒是某些“打假网红”,名下24家公司,7家倒闭,却靠骂人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从业者,我希望更多企业像胖东来一样,用透明化打破行业潜规则。毕竟,靠坑蒙拐骗做不长,靠品质和信誉才能走得远。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