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圣》刘文超 作

•2024年10月作品《圣》获天工玉石雕刻作品展 铜奖。

image

       作品采用和田青玉为原料,以汉字“圣”的造字智慧为灵感源泉进行设计。“圣”字可追溯至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描绘了一个人竖耳倾听的画面,本意接近于聪。

image

     《说文》云:“聖(圣),通也。从耳,呈声。”

      “聖(圣)”字的本义就是“圣人”。甲骨文与金文结构基本相同,均由“耳”、“口”、 “人”三字组成,只是“口”的位置和耳朵的方向有所不同。在古人看来,耳朵大,人就聪明。其中的“口”表示这种人会说话,善于言谈。

image

      人物外轮廓线由上至下逐渐膨胀,内部线条自然流畅,宛如行云流水。展现了生命的蓬勃张力,又暗含了从感知到认知再到最终领悟的递进过程。

image

       底座设计为纯白色,代表“无”;角落隆起的山石为“有”,有无相生,色即是空。整套作品创造出一个既富含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审美意趣的艺术空间。

imageimageimage      作品特别清晰的表达人物“耳”与“口”,头部之下则是极为简练。如同甲骨文“聖(圣)”字,人头上长着大耳朵,突出其听觉的灵敏;人旁边有一“口”字,有耳听口说之意。image       古人以为圣者闻声知情,通干天地,所以“聖”字用有所听闻来表示。后来,聖又发展成为闻声知情的聖者。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西周金文“圣(聖)”字(甲组图2)结构基本上与甲骨文相同,只是人形之下又加一笔,以示站立之地。人形也仍与耳相连,密不可分,无一例外imageimage

      以古人造字智慧为灵感进行玉雕作品的设计创作,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作者不但在遵循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同时也彰显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创举。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