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电视台历时五年打造的五十集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中国玉文化》于9月26日开播,天津卫视每周一至周五18:18播出。在这部纪录片中,扬州玉雕内容占据了重要部分。从第25集开始,连续4集专门呈现了扬州玉雕工艺。

《中国玉文化》播到扬州部分  “扬州玉雕”专题一共四集

从2007年起,天津广播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高文化含量、高知识含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选题,推出系列节目《拾遗保护》,《中国玉文化》是其中的一个系列。今年7月,本报曾报道大型纪录片《中国玉文化》摄制组多次来扬拍摄扬州玉雕的消息。

从第25集开始是“扬州玉雕”专题,一共四集。通过时间顺序,并以重要玉雕作品作为每集的标题,对扬州玉雕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展现了扬州玉文化的灿烂历史及当代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多位扬州玉雕大师出镜,讲述扬州玉雕的历史。作为玉雕艺术中极具艺术性的一种工艺,山子雕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兼具绘画、人文、文学等众多艺术形式。扬州的玉雕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山子雕始于元明,盛于清。

记者注意到,第25集以扬州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世界级山子雕《大禹治水图》为题。在纪录片中,扬州玉雕大师、“中国山子雕第一人”顾永骏讲述了《大禹治水图》的历史背景资料,这件清代乾隆时期的玉雕作品前后创作十年。扬州玉雕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进步,在清朝时,还与扬州另一艺术雕漆相结合,形成雕漆嵌玉的艺术形式。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历史遭遇动荡,扬州的山子雕技艺随后中断了两百余年。

在第26集的《聚珍图》篇章里,节目组首先从扬州著名景点瘦西湖入手,讲述了扬州瘦西湖的精神,从而引入扬州人也是有精神的。在中国的玉雕发展历史上,新中国成立以后,是一个重要的端点,扬州玉器厂恢复了山子雕技艺,顾永骏在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聚珍图》是顾永骏的作品之一。顾永骏不仅恢复了山子雕技艺,还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开拓完善了扬州山子雕,为扬州玉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鲜明风格。

扬州师徒、父子一同出镜 多件代表性扬州工作品出镜

在昨晚播出的第27集《彩云追月》中,《彩云追月》是顾永骏之子、扬州玉雕界少壮派代表性人物顾铭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形成的画面是夜空青碧如海,一轮皓月状似银盘,正与彩云追逐嬉戏,饰有回纹的圆窗中,一位美人正在月下弹奏古琴。顾铭的作品形成了清新婉约、细腻娟秀的艺术风格。

节目中提到,作为年轻一代的玉雕大师,顾铭更具创新精神。在传承传统山子雕技艺之上,他还进行了发扬和创新。顾铭的山子雕有文人山水的味道,因此也就有了从写实到写意的风格转变,使作品有了浓郁的个人风格,并多次获奖。

在《彩云追月》篇章中,共聚焦了顾铭和薛春梅两位年轻一代的大师。作为顾永骏的得意门生,薛春梅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而顾铭也已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父子同为大师、师徒同为大师在全国几乎没有,而在扬州也独此一家。

其实除了《彩云追月》这一作品,摄制组还拍摄了多件扬州工精品。《拾遗保护》编导、《中国玉文化》总导演傅闽表示,历代扬州精品无数,举世闻名的清代《大禹治水图》玉山,堪称稀世珍品。“在扬州期间,摄制组拍摄了玉雕设计制作等工艺流程,也记录下了诸多扬州珍品的珍贵影像资料。”

权威专家点赞扬州玉雕大师

节目中还采访了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殷志强。在第26集的《聚珍图》中,殷志强表示,顾永骏的山子雕作品虽没有达到历史最大,但艺术水准达到了无法超越的地步。顾永骏把玉的灵性、山子的神似特点展现了出来,并融入书法、篆刻,所制作的作品体现出文化特性。另外,顾永骏还在山子雕技艺上吸收中国画的留白技巧,使得其制作出来的山子雕不会太繁复。

在顾永骏自己看来,他被称为“中国山子雕第一人”不仅仅是他恢复了山子雕技艺,更是因为他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山子雕更为光辉。”

第27集《彩云追月》中,殷志强表示,薛春梅是一位年轻的大师,也是一位女性玉雕师,她的作品无论是小型山子、仕女还是摆件,都在传承扬州玉雕的精美细腻基础上,也注重玉的精神提炼,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体现了玉的完美技巧,同时把文学、绘画等艺术融入到了玉雕作品里面去,所以更具审美性、欣赏性,也具有玉的美学价值。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