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能够呼风唤雨,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独特的地位,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玉,石之美也,被视为沟通天地神灵的媒介,龙与玉的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玉中龙的千姿百态。

01富含创造力的玉龙

要了解龙在玉器中的最早形象,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的 "C 形龙 ",被称为 " 中华第一玉龙 "。

image

新石器时代 碧玉 C 形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image

新石器时代 玉龙   故宫博物院藏

C 形玉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特征,玉龙吻部较长,鼻部前凸上翘,脑后长鬣飘逸,龙身光素,无肢无爪,无角无鳞,躯体似蛇,遒劲有力。

image
image

红山文化 玦形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image

红山文化 玉猪龙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身体蜷曲,头部宽肥,头立双耳,大眼。吻部前凸,缺口代表微张的嘴部,头部像猪首,又叫 " 玉猪龙 "。

image

新石器时代 龙凤璜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龙凤璜由两件组成,中间分开,两端平齐,侧面各对钻一圆孔。两端一琢猪龙首形,一琢凤头形。在猪龙首眼部和凤首眼部各对钻一孔。

image

商王武丁时期 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 臣 " 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其首部为虎头,足、爪也是虎的特征,是商代晚期玉龙中龙的特征最为形象的一件。

image

商 蟠龙环   上海博物馆藏

整体为一团身龙形。龙蘑菇角,云形耳," 臣 " 字眼,张口衔尾没,时代特征明显。龙是商代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母题,在龙的刻画中,眼部多作 " 臣 " 字状,身、尾多饰鳞纹、菱形纹,中脊以扉棱表现。

image

西周 玉龙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藏

西周龙纹玉器中,片状玉器较多,玉器上尤其龙纹饰图案制作十分规范,臣字眼的眼脸在拉长,龙爪逐渐演化为钩形的鹰爪,嘴里通常会伸出一条下卷的舌头。肢体结构表现逐渐程式化,并用固定提炼过的抽像图案来表现,形成了西周特有的玉器加工工艺风格。

02 多姿多彩的玉龙饰

image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透雕龙形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S 形双首共身龙,背面光素无纹。龙首分位于左上和右下角,斜向对称。龙角顶部有突脊,形如冠状。吻部上卷,下颔及长舌向后勾卷。龙角、突眷、吻部卷曲处和足等突出处沿器身的上下两缘形成眷齿状,开战国S 形玉龙佩之先河。

image

战国中晚期 玉龙(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战国晚期 - 西汉早期 S 形玉龙饰(徐州博物馆藏)

image

战国 龙形佩(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战国时期的玉龙身体多弓形,又称"S" 形玉龙,造型较以前生动。

image

战国 谷纹玉龙(上海博物馆藏)

玉龙造型采用战国玉龙最常见的  W 形。这一时期的龙,马首蛇身,矫健灵动,龙鳞像是饱满的谷粒,尾端内卷,椭圆的凤眼隐约可见,颇为神秘。上卷的尾端同时也是一只凤鸟的头部,因而这也是一件龙凤合体的玉佩。

image

战国 玉龙首璜(故宫博物院藏)

龙首形似兽,耳贴于颈部,上唇厚大,下唇尖细,嘴部镂空且刻有齿纹。璜身多饰以弧线勾连而成的龙身。

image

战国中期 龙珩(洛阳博物馆藏)

image

战国中晚期 玉龙(仪征市博物馆藏)

image

战国 玉镂雕双龙首佩(故宫博物院藏)

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这类带有前肢的半身龙玉佩在战国玉佩中非常罕见。

战国晚期 - 西汉早期 云气双龙玉饰(徐州博物馆藏)

image

战国 龙首珩(上海博物馆藏)

image

东汉 螭虎立凤钩环(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战国晚期 龙首衔环双身玉带钩(南越王博物院藏)

image

宋 云龙佩(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龙身粗壮,向上高高翻卷与前爪形成环形,通体鳞纹,爪部雕刻有细密的锯齿纹,张口吐舌,上唇上卷,眼为长菱形,角及长鬣向后飞扬。

image

宋 龙形玉佩(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龙穿行于花草之间,菱格形眼,张口露齿,嘴形较长,上唇较厚,内刻斜线纹。身体盘旋起伏,身上布满了鳞纹,背有脊齿。四肢弯曲,胫上刻阴线纹,代表腿毛,三爪,似鹰爪,为元明清的龙纹打下了基础。

image

元 龙纹玉带头(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明 白玉蟠龙环佩(故宫博物院藏)

以蟠龙为环状。龙双角,龙发向后及左右两侧飘拂,发丝细而规整。龙首须眉上挑,左右长须,龇牙裂嘴。龙身盘卷,五爪,秃尾,四周缭绕卷草云纹。

image

明晚期 团龙玉带饰(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image

清 白玉镂雕螭龙纹佩(故宫博物院藏)

03形态各异的龙形摆件

image

宋 青白玉海水云龙纹炉(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元 玉坐龙(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龙蹲坐状,昂首,挺胸,弓背。头上有角,角向上勾卷,张口露齿,嘴中吞一颗珠,双眼为椭圆形,腮部有卷云纹。双眉很粗,眉骨凸起,嘴下颔有胡须,与颈相连,颈胸处刻有横阴线纹,一股长发飘伏在脑后,尾从后腿下穿过,尾尖向上翘,与发相连。龙身光素无纹,四肢粗壮,前肢直立,后肢卧伏,刻出爪纹。

image

元 青玉莲托蹲龙(故宫博物院藏)

圆雕坐龙居于莲花座之上。龙昂首,一爪抓握火焰珠。双角,眉目细长,向后延伸。背起脊,关节处阴刻后扬之肘毛,将龙、莲花组合,体现了佛教对玉雕工艺的影响。

image

清 碧玉龙凤瓶(故宫博物院藏)

扁瓶身外凸雕一龙盘绕于一侧,瓶颈部两侧出双夔耳,瓶身一面雕火珠,另一面雕蝙蝠。连体器的另一侧为梅桩花插,椭圆形口,中空,有深孔,外凸雕一夔凤,口衔灵芝,回首与瓶上的盘龙相望。

image

清 青玉龙凤尊 ( 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清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清 青玉龙首鳌鱼花插(故宫博物院藏)

鳌鱼,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

04其他精美龙形玉器

image

西周 玉人龙合体(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西周出土了数量较多的人龙合体造型的玉器,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回味。这种造型,不但反映了周代先民的创作和治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周人与龙的特殊关系。

image

西周 凤龙纹玉饰(上海博物馆藏)

凤龙纹玉饰构图呈 " 下龙上凤 " 的形式,凤鸟 " 羽冠勾喙、翅翼高卷 ",为西周中晚期的流行图案,这是西周玉器出现的一种特有的人兽复合纹样,其他时代少见,与 " 凤鸣岐山 " 的周始祖肇兴传说有关,蕴有吉祥的寓意。

image

春秋晚期 玉龙(南昌汉代黄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藏)

image

南北朝 白玉衮带鲜卑头(上海博物馆藏)

龙身蟠曲,满饰鳞纹,细尾下卷,四肢(其中一肢断损),各三爪。器背面两侧边各有一行铭文,共计四十六字,内容涉及制作年代、制作机构、器物名称、制作工时、监造官员姓名等,在目前所见玉器中极为罕见,尤其珍贵。

image

元 龙纽玉押(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龙呈蹲卧状。昂首,细颈,弓身,头上勾云双角,角后长发过肩,与上卷火焰形尾相连。粗眉上挑,眉骨凸起,龙眼圆而外凸,宽鼻上翘,张口露齿,下颔有飘浮的长胡须。腮部、肩部、身体及关节处有凸起的火焰纹装饰。龙下身及四肢都很粗壮。掌厚,三爪,爪锐利。龙头下方雕刻朵云纹。

image

元 白玉龙纽押(故宫博物院藏)

押是一种符号,签画于文书,表示个人的许诺,后为使用简便而刻之。龙身短而似兽身,头上有角,披发,四肢粗壮,肘部饰上扬的火焰纹,三岐尾,中一岐长,上冲与头顶发相接。

image

清 描金双龙纹玉磬(上海博物馆藏)

image

清乾隆 御题诗仿古龙凤玉磬(南京博物院藏)

乾隆好玉。乾隆时期宫廷治玉上万件,作为一位高产的诗人,乾隆更将其 800 多首御制诗都留在玉器上。他还亲自撰写《搢圭说》、《圭瑁说》等玉器方面的文章,对制玉进行严格规范。

图片 | 陈丽媛

排版 | 小谢

设计 | 雨欣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