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不能言最可人”,陆游的一句诗,道尽了石头与人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就在水晶与翁祝红之间生动地演绎着。

image

在山清水秀的新安江畔,扎着一座始建于三国吴的古城,名曰建德,有建功立德之意。其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多能工巧匠,才人辈出。

image

翁祝红出生于村子里的一幢徽式老宅,宅子有两个雕梁画栋的天井,从小徜徉其中,间或还会用木炭和白纸把那些雕刻拓下来,他在耳濡目染之中开启了原始的美术启蒙教育。那时的故乡建德还不会想到,三十年后一个喝新安江水长大的男娃子成为了名闻遐迩的水晶雕刻艺术家。

image

而今,功成名就的翁祝红已是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工作室满柜子的各种获奖证书、荣誉证书,一尊尊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的佛像作品无言地诉说着翁祝红的雕刻成就。如果细究其道,自然源于他的天资聪颖,更离不开他的孜孜追求,但我认为最终要归于他那颗虔诚恭敬的菩提之心。

image

家乡的灵秀山水造就了翁祝红水一样的性格,绵柔、灵动、飘逸且有韧性!同时也兼具了玉的温润细腻柔和!水晶在中国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其莹如水,其坚如玉。它们蕴藏着天地灵秀之气,明亮透彻,流泻着宇宙雄浑之韵,是雕刻佛像的绝佳材料。“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唐代诗人韦应物咏水晶的诗句,也深谙佛教“无常、空性”哲学内涵。翁祝红将水晶、佛教、艺术三者完美合一,用雕刻艺术讲述佛教哲理,传扬佛教文化。他将雕刻当作一场修行,怀菩提之心,虔诚致力于将水晶的灵动与佛教的庄严神圣有机结合。工作室取名“菩提心晶”,即是其雕刻修行之路的真实写照。翁祝红说:“如果一件水晶佛造像作品能够让千万人心生欢喜,远比高价卖给藏家带给我的快乐要多的多。这是我创作的源动力”!我深以为然。这也是玉雕市场冰火两重天境地下,翁祝红的作品仍然一物难求的原因吧! 

image

神奇的水晶总能给人带来不可思议和妙不可言,看到这尊天然的观音像,翁祝红耳旁不断浮现学美术时老师引用米开朗基罗一句话:“我在大理石当中看到了天使,于是我不停的雕刻,直至使他自由”。佛像本是天成的,缺少的是用心去发现、去感受,当你与水晶同频时,自然能读懂其中蕴含的信息和内涵,然后通过我们的技艺去展现出来,传递给观众,让精美的石头能说话,能唱歌。译者——是翁祝红给自己的定义,这一点,他毫无争议的做到了极致!

image

事实上,翁祝红与水晶佛造像是互相成就的。有的人端着行业的饭碗,靠着别人的余荫生存。相反,翁祝红这些大师们用自己契而不舍的努力,运用自我的智慧和创造力,利用自已的作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一点一点拉升着整个行业的高度,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同时也是整个行业领跑者。

image

从小翁到翁大师。现在的他与自己钟爱的事业已融为一体,也不只为自己的小事业,而是处处都显露出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充溢着满满的使命感。在与马老师几次的畅谈间,不光是谈他自己的作品,而是重点介绍了整体水晶产业、整个玉石行业乃至文化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希望马老师能全方位了解整个工艺美术行业,给处于困难时期的从业者以信心,而不仅仅是收藏他自己的几件作品。

image

对水晶这种灵物本身而言,翁祝红一件件美仑美奂的佛造像延续着水晶的神秘传奇。而雕刻本真,也成就了翁祝红一颗菩提心。水晶雕刻行业有翁祝红这样的有担当者,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