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在孟大宇成长的农村,画画是一件听起来很高雅的事情。小时候他羡慕班上的同学学画画,于是也和父母商量要去学,这一学就是5、6年,还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并在老师的引领下走上了玉雕的道路。 或许一开始只是年少时小小的虚荣心,但对玉雕的热爱与坚持为他开拓了一片天地。 image《后浪》 

艺术志 x孟大宇 1.是什么契机让你来到了苏州?

我2017年本科毕业后,和同学刘建钊留在重庆做工作室,以玉为材料进行创作,卖一些玉雕作品。后来建钊去了央美深造,工作室也就解散了。但我对玉雕的兴趣丝毫不减,想要坚持做下去,苏州、扬州包括上海这边玉雕行业全国闻名,于是慕名而来学艺,就这样正式进入了玉雕工艺行业。 image《居有竹》image《善 ·義 ·美》 

2.在你看来,工艺和艺术的差别是什么?

 倒也没有很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从方法上来说,川美的教学理念是创作带动学习,老师教的是方法论,工艺更多地教的是技术,有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工艺给人的印象是偏传统的,但我也在这个行业慢慢寻求一些变化和创新。 image《玦形韘》image《空游》 

3.感觉你的形象和你的作品是有一些反差的,看起来是很潮的90后,作品似乎又比较保守?

 可能你接触当代艺术更多一点,在你看来我做的东西比较传统,但在真正传统的作者看来我的作品又不算传统,比如我拿玉做过一个高铁的系列,还有路灯等等。 image《中国速度》 

4.这些作品的个体性体现在哪里呢?

 虽然做的是一些社会产物,但也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在里面。比如路灯,是我深夜归家时的感触。高铁系列,是当时去河南参加一个展览后坐高铁回重庆,因为重庆是山城,一路上经过了很多隧道,于是有感而发,借用玉石天然的璞皮和形状做了这个系列。其实在做每一件玉雕时,最基本的剜脏去绺也是一门哲学,保留什么,去掉什么,这都关乎个人的生命情感和文化修养。 image《中国速度》系列

5.是不是玉这种材料本身就很难跳出传统的范畴? 

玉这种材料本身就离不开传统,我们也经常跟业内的朋友讨论玉雕怎么创新,但玉雕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的限制,玉文化在中国又是独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从三星堆到现在几千年没有断过,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或者说已经融入了玉石本身,我们个人的技法和创作想法不一定都符合这个材料的物性。玉的独特性在于有些东西只适合用玉做,而不是什么都要拿玉来做,我们不用为了当代而当代。 image《青牛引圣》image《扪腹布袋》

 6.在你看来,玉的物性以及玉文化和现在的玉雕创作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最早的玉文化也被叫做神玉时代,旧石器时代到周朝时期,玉被人奉为神玉,被制作成祭祀、祈福的礼器,为巫教祭神所用,以进行“天人沟通”。《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在许多创作中会借用古代的形制,比如这组将“圭”、“璋”和山水画融合到了一起,选用深色玉石加上阴雕的手法,形成光影山水的效果。 image《珪璋·山水》 

7.今天玉雕的创作更加多样化了,我们怎么去评判一件玉雕作品的好坏?

新一代的玉雕创作者应该怎么做? 从根本上说还是好料加好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和我们在它身上所做的工相比,玉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更为突出。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玉雕创作者,一开始肯定是学习技法打好基础,但越往后越要破除条条框框的限制,抛开固有的路径,灵活运用工具,让技法真正为自己所用,做更自由、更有趣的作品,也就是我们说的“传统新作”。image

孟大宇

1993年出生于湖南永州,201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苏州市雕塑协会会员,现生活工作于苏州。曾获得2021年苏州“子冈杯”银奖 苏州;2021年上海“神工奖”两金奖一银奖;2019年苏州“陆子冈杯” 银奖、优秀奖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