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青春是一场探索未知的冒险,青年人身上最可贵的是大胆逐梦的勇气。8月1日起,小嘉推出“‘嘉’油,z世代!”系列报道,带大家走近在嘉毕业生,聆听独属于他们的青春诗话。
钱沛幸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玉器设计与工艺专业2023届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获得者,上海建桥学院珠宝设计专业准大一新生。凭借在校扎实的专业积累、知名工作室的技术锤炼和对玉雕艺术的无限热爱,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之路。
盛夏的正午,钱沛幸坐着爸爸的车跨越大半个城区,急匆匆赶到约定的采访地点。他快步走到记者面前微笑打招呼,红扑扑的脸颊旁不时流下两颗汗珠。“一个温和儒雅的男孩子”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
一入“玉雕”深似海
钱沛幸艺术之路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我读的是中高职贯通,主攻的是玉雕设计。”五年前,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他在爷爷和爸爸的引导下,报考了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玉雕。“那时候年龄小,也不知道玉雕要怎么学。但我爸爸对玉器比较感兴趣,也会给我讲传统文化和非遗知识。”入学之后,钱沛幸慢慢接触玉雕并逐渐爱上了这门艺术。“那些精美的玉雕作品给了玉石第二次生命,我觉得我有责任传承和发扬这门手艺。”谈起玉雕,他的眼睛里闪着光。
在校期间,他一丝不苟、刻苦钻研,课业上的每项任务都尽力做到无瑕疵。努力终得回报,他连续三个学期专业及总评全班第一,并取得了校级、市级甚至国家级大大小小多个奖项。“在学习玉雕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技艺,更感受到了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与哲理。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容与情绪,通过雕刻的方式抒发、诠释,这时手中的玉石成了当下自己唯一的知音。”钱沛幸说,与玉石打交道,就好比与它对话一般。
精雕细琢终成器
今年的毕业设计作品,钱沛幸投入了很大的心力,力求完美的他把图纸设计和实物制作反复推翻了好几轮。“每一块料子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和每块料子的相遇都是缘分,我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的效果。”钱沛幸说,玉雕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工作,但凡一道工序出了问题,不管是对材料,还是对艺术价值都有一定的损失。
钱沛幸称,他很感谢学校和老师们对他的栽培,“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实习的平台,让我们在学校学习之余,利用校企合作,到各个工作室去学习。”
在上海某知名玉雕设计工作室的实习经历,让钱沛幸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学到了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东西,雕刻的技艺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实习过程中,钱沛幸意识到了自己专业知识储备得不足,萌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经过不懈努力,今年六月他如愿以偿收到了上海建桥学院珠宝设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坚守初心向未来
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让钱沛幸充满期待,他说:“我选择报考珠宝设计,是因为这个专业与我们玉雕关联性非常强。我非常希望能够从珠宝设计当中汲取它的一些特征和我们的玉进行结合,推动中国传统玉雕走向国际。”
提及未来发展的规划,钱沛幸说他不想给自己设限。读研深造、去实习公司工作或是成为一名玉雕老师都有可能。无论如何,都希望自己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玉雕记载着时代的特征与思想,我希望通过玉雕记录所处的时代,也将怀着对玉雕的热爱,将这一非遗文化传承下去。”钱沛幸说。
“学习玉雕之后我为人处世的风格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玉雕能够让我变得更加的内敛,更加的稳重。玉可能是亮晶晶的,晶莹剔透的,但你握在手中一定是要圆润的,不能扎手。我们做人也一样,可以有锋芒,但一定不能带刺。要善待他人,要谦逊,能够更多地包容大家。”钱沛幸说。
后记
正如钱沛幸所言,对琢玉和做人本质上是一样的。整个采访过程,他的温和沉稳和自信大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玉的他也像是一块温润的玉石。祝福钱沛幸,愿他的未来如名字般被满满的幸福笼罩。也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收获自己的幸运和幸福。
撰稿:刘睿涵(见习)
编辑:卢泽斌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