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璞玉变成艺术精品,离不开玉雕大师的心血与汗水。

深耕玉雕工艺50多年、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的高光烈,先后40多次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金奖,是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花奖”的7位评委之一。在玉雕界素有“龙船王”美誉的他,曾被授予“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杰出贡献艺术家”荣誉称号,被称为“当代广东省玉雕领军人物”。

他坦言,由璞玉到艺术精品的升华,离不开守正与创新,离不开凝聚在作品中的巧妙构思和积年累月的雕琢。

image高光烈(左1)在介绍玉雕工艺作品的创作情况

花一两年时间断断续续完成一件精品的雕琢,对高光烈而言,是“家常便饭”。50多年前,他高中毕业后到当时高州县二轻角雕厂当学徒,进厂时,他为一尊栩栩如生的对虾角雕震撼,为此废寝忘食,以致睡觉时,有时手指还不时作出抓雕刻刀的动作。当地独有南方玉资源,很快成为他专注磨炼的方向。14年后,他的南方玉雕《龙炉宝塔》在广交会上一鸣惊人。获得专家和外商一致好评:“这件作品是南方玉有史以来做得最好的作品,这件作品的艺术水平已经超过了一些知名玉种的艺术水平。”南方日报、羊城晚报、香港大公报报道了这件作品,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件作品,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这件作品。

尽管高光烈的雕工被同业推崇,但其时南方玉尚未被业界视为高端玉,要打开高端玉雕市场,谈何容易。

image高光烈在介绍他的玉雕龙船作品

不久,高光烈在广州大新象牙厂参观粤派牙雕招牌摆件龙船时,随行的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特艺科的工作人员随口说了一句:“如果南玉能雕制龙船,则船更大销路也更大。”说者无心,听者却如醍醐灌顶。高光烈一头扎进粤派牙雕的艺术宝殿中,从每个工艺流程汲取养分。

1997年香港回归,高光烈的南方玉雕《喜回归大龙船》在庆祝回归系列活动中,参加香港国际博览会展览,荣获香港国际博览会金奖。在2001年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展荣获金奖,入载2002年“广东年鉴”。该作品参考了中外官船、楼船、龙船、单体船、双体船等造船艺术,糅合了园林、亭阁、桥塔、宫灯、龙凤、花草、走兽等雕刻图案特点,融合了现代美学知识与传统工艺美术理念,是一件造型新颖、意境深刻、独具风格的玉雕龙船精品,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和对香港回归后一帆风顺的祝福。

受到角雕、玉雕、牙雕、木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影响的高光烈,以守正为本,创新为纲,迅速在玉雕界掀起一股新风。

image

image

在高光烈的工作室,他舍不得卖的获奖作品被珍藏在玻璃橱柜里。玉成名作《龙炉宝塔》当时被外商称为“南方玉有史以来做得最好的作品”;《九龙壁》被羊城晚报誉为“玉雕之王”;《粤韵呈祥聚宝灯》十年前在深圳国际文博会上获得特别金奖(全国18件作品获得特别金奖)并被评为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在玉雕市场炙手可热。

因玉雕龙船而闻名的高光烈,无私地把创新雕法传授给当地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玉雕龙船成为茂名多个工艺美术厂商的出口拳头产品。

创新之路无竞时。随着南方玉原料供应量逐步减少,高光烈雕玉之路通向更多品种的玉料,他借鉴技艺的民间雕刻范围也越来越阔,甚至到缅茄雕、核雕、木雕中去借鉴养分。

image

image

谈及文玩玉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时,高光烈强调要“因材施艺”,每块玉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工艺,“入这一行就意味着不断思考和雕琢,你没法子批量雕刻座件,这就是我迷醉玉雕的原因!”

image

image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陈庆高、吴建韬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