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东北红山文化遗址、浙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都出土过一些玉梳。在那个时代,男儿爱青铜,女子配玉梳是何等的高贵雅致。到唐五代时,玉梳就比较流行了。
在工艺制作方面,商周时期就已经很注意玉梳造型的美观。春秋战国时候,玉梳工艺则更加成熟,用料十分讲究。战国时期的中山王族墓中所出土的玉梳就非常的精美。
玉梳来饰美人
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池上对月五首》,曾写道:“初插玉梳小,徐妆粉额新。乌啼风露冷,娥始现全身。”这首绝句清新靓丽,以景入情,却也无意间说明即使到了宋代,玉梳在尺寸上还是相当袖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的雅致情绪,另外一方面大概是古人也比较享受一个玉梳绕头的情趣。
一夜春寒透锦帏。满庭花露起多时。垒金梳子双双耍,铺翠花儿袅袅垂。——宋·吕胜己;《鹧鸪天》;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唐·李珣《浣溪沙 》这两首词里面的玉梳也都是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不仅显示了玉梳的美,也将人的俏丽妆容展现无遗。
元代诗人姚燧曾填过这样一曲词牌,名曰《虞美人·玉梳赠内子》:“相辉瑜珥瑶钗凤。宝翼蜻蜓动。新妆又得水苍梳。人道秋风何物不琼踞。人无玉质容何害。玉德斯堪爱。尚惭犹未十分全。听取明年环佩戛?”。这曲词牌若论艺术性自然比不上柳永秦少游的婉转细腻,但却明白如话,从赠送妻子玉梳言明其功用与苦心,平实无华,天然无饰,却也赚足了颜色。
玉梳以忆美人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六年春遣怀》诗有云:“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瑇瑁筝。”这组诗表达的是元稹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此时的玉梳不只是梳头的工具,更多的是它所表达出的意义。
玉梳之美,赠之与你,述之我心。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