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大宝塔现藏于美国的一家博物馆。此塔是在70年前,由宝塔之主人张文棣无偿捐赠给了美国这家博物馆。

故事还得从1922年说起,张文棣偶然得到一块从缅甸运来的上等翡翠原料。翡翠原石巨大,他决定将翡翠雕刻成一座佛塔。最后很大程度上参照了上海的龙华塔。并请来前清宫造办处一批技艺超群的工艺师,在北京前门玉器街制作。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参与雕刻翡翠大宝塔的工艺师多达150余人,其中有不少人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的玉雕大师。这150多名工艺师凭借着水凳子、水砂子等传统的琢玉工具,花了整整10年时间才完成了宝塔的全部制作,其精美程度足以让每一个见到的人为之震撼。

image

完工后的宝塔高约127厘米,直径约33厘米,重34千克。塔身分为七层,逐层收缩。塔上瓦片鳞鳞、玉柱森森,飞檐翘角,檐角悬挂铃铛,风动铃响,姿态绝伦。塔顶处雕刻有玉制锁链,环环相扣,巧夺天工。宝塔的底座设计有三级台阶,是按照北京太和殿的样式,与塔身层层插嵌。台阶前是一座三叠牌楼,牌楼匾额上雕刻有“人天第一”四字。国学大师李兆民专门为宝塔写下了长达八页的论玉塔文稿,在手稿中,李兆民第一次将翡翠大宝塔称为“粹华塔”,称之为国宝,并将翡翠大宝塔与著名的和氏璧相提并论。

image

翡翠大宝塔完成后,吸引了无数世人的目光。1933年,在美国教会组织的推动下,张文棣将宝塔带往美国芝加哥参加世博会。在美立刻引起了轰动,1939年翡翠大宝塔再次参加了旧金山世博会。第二次世博之旅让更多人认识了宝塔,也获得了更高的评价。

image

然而,正是那一年的旧金山世博之旅,成了张文棣与故乡的诀别,翡翠大宝塔也从此背井离乡。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愈演愈烈,张文棣不敢带宝塔长途跋涉回国,以免这件无价之宝在硝烟和战火中失落。就这样,张文棣和翡翠大宝塔滞留在了美国。

image

1961年,张文棣在洛杉矶逝世。四年后,家人根据他的遗嘱,以“中国人民赠送给美国人民的礼品”的名义,将翡翠大宝塔赠予美国奥克兰县博物馆。随后翡翠大宝塔也被正式命名为“张文棣翡翠大宝塔”在该博物馆中永久陈列,接受全世界游客的参观。

image

提到翡翠大宝塔就不得不提及民国玉器,其实民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水准,也是有所发展的,当然并不能代表整个民国时期的玉器水平。这要得益于古玩珠宝生意在民国萧条,在难以为继的时候,却能异军突起。对于平民确实是无能为力,但相对于贵族,他们仍然可以满足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如宋美龄就是一位终生与翡翠结缘的女人,还有上海大亨杜月笙为了一只满绿翡翠手镯,不惜花费四万元购得。在民国时期几乎每一位达官贵人都与玉石有着千丝万缕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需求,才有了民国古玩珠宝生意生存的一定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民国经营古玩生意的也常常经营一些珠宝。

image

民国时期做古玩、珠宝生意的老板都很讲诚信,如果谁不讲诚信,在那个时候是混不下去的。其中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古玩珠宝商人,叫铁宝亭……

铁宝亭家祖上就在北京开珠宝铺子,小铺门面不大,如许多传统的店铺一般,前门开店,后头四合院就是家院。他为人忠厚,生活俭朴,一年四季身穿洗得发白的灰布大褂,脚上布鞋布袜,从不去赌场、舞场、妓馆,是北方传统的生意人。

image

谁曾想到这样一个俭朴节约的人,竞当着众人的面,把一枚用七根金条买来的“猫儿眼”给砸了!

“猫儿眼”是一种珍贵的宝石,在有光线的地方转动时会不断地变色,并发出耀眼的光芒,像猫的眼睛一样灵动。在当时,大户人家的小姐、姨太太,以能够拥有一颗“猫儿眼”而感到自豪,无形中也就抬高了身份。那时的铁宝亭每天上午九点左右都会到“荣会”逛一圈,那是同行们每天相聚,掌握行情的地方。

image

这一天大家再次相聚,他把大伙儿叫到一起,从怀里掏出一枚蚕豆大小的“猫儿眼”给大家观看。大家看得很认真,都认为是真品无疑。可是铁宝亭将猫眼收回后,铁青着脸说:“我告诉你们,这是个假的。”沉静了一会又说:“我这回是打了眼,吃了‘充货’了!”经铁宝亭指点,人们在阳光底下来回地看着,最后在一个特定的角度发现了三条极细的线,那是做假留下的痕迹,大伙儿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一般生意人遇到这种情况,只当没事闷在肚子里,遇见有不识货的主儿推出去了事。而铁宝亭的牌子硬,他绝不卖假货。只见他拿起一把斧头狠狠地说:“这玩意能骗了我,还有什么人不能‘充’?我非砸了它不可。”说完就朝“猫儿眼”砸去!顿时猫眼成了芥粉。

image

这件事轰动了各大珠宝行业,七根金条那是多大的一个数目,而且一般的行家也会看走眼,完全可以以假充好售卖出去。通过这一点说明了铁宝亭为人做事的品格,不过这件事情也使铁宝亭的名气更大了,生意也越做越好。

而今天的古玩、珠宝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却缺少了古人那种诚实执着的商业精神,有些人恨不得骗尽天下所有的钱财,值得我们深思。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