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黄山遗址,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旧城北约10公里处,西南距独山玉产地独山约3公里。
距今7500年左右,南阳黄山附近虽然受干旱困扰,但源于伏牛山南麓的白河(古称渭水)草绿水清,给先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黄山的先民们在此掌握了制陶、琢玉和纺织技术,过着比较稳定的部落生活。于是,黄山先民“玉石并用”的时代由此开始。
南阳黄山的玉文化遗址,被业内称为“中华玉雕第一村”。在南阳黄山遗址出土的独山玉玉铲,被业内称为“中华玉雕第一铲”,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现收藏于河南省博物馆。此玉铲为新石器时代作品,长15.5厘米、上宽8厘米、下宽10.2厘米、厚0.5厘米,黄褐色,润泽细腻,质密。体扁平,呈梯形。背微弧,弧形双面刃。近背居中有一钻孔,磨制精。南阳黄山独山玉玉铲的发现,不仅改变了原来“中原玉器并不发达”的结论,还为探索中原玉文化和独山玉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玉铲设计巧妙,充分考虑了力学原理,既省力又美观,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产工具,对新石器时期农耕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市文物工作者和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中心等单位,先后30余次对南阳黄山遗址进行考察,共发现各类石器标本300余件,玉器标本400余件,陶器标本400余件,其中独山玉质地的标本数百件。从这些独山玉质地生产工具的制作工艺上看,可分为打制的生产工具和磨制的独山玉生产工具。从颜色上看,分为绿色独山玉、青色独山玉、黑色独山玉和多色独山玉。单一颜色的独山玉生产工具较少,大部分为黑白花斑玉。制作工艺大体经过选材、打剥、切割、琢磨几个过程。最值得一说的是,还发现一件椭圆形的石英砂岩钻具,具有“克玉”功能。这是《诗经·小雅·鹤鸣》所记载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实写照。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