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不产玉,广州玉雕却闻名天下,更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有何奥妙?这个岭南艺术瑰宝又该如何继续绽放光彩?
“广州玉雕独树一帜,有赖于一代代匠人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在行业扎根40余年的广州玉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余其泽这样总结。如今,已经退休的余其泽却比之前更为忙碌,在不断精进个人技艺的同时,余其泽还面向社会收徒传艺。他向记者感慨,对于个人来说,想在玉雕技艺方面精益求精,最重要的是“沉得下气”,对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则要不断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吸引年轻人才加入。
广州玉雕有“绝活”
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如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在清朝广州“一口通商”时代,缅甸翡翠玉石须经由广州才能进入中国,广州由此成为岭南玉器最大集散地,是中国玉石进出口、加工、销售中心,并出现专门的玉器行会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广式玉雕达到新的高峰,广州南方玉雕厂更是鼎盛时期的象征。
“北方的玉雕庄重古朴,南方的玉雕则以轻灵飘逸闻名。” 余其泽介绍,广州玉雕无论是在品种、工艺、用料等方面都独树一帜,其风格典雅秀丽、轻灵飘逸。
与“北派”玉雕喜用和田玉等软玉雕刻不同,广州玉雕所用材料多为硬玉,包括了翡翠、白玉、碧玉、青玉、岫玉、南方玉等20多种,
广州玉雕“拿手绝活” 不少。其中,通雕玉球便是广州玉雕艺人攻克玉石高硬度的创造性成果,它以大球套小球,里外最多多达二十余层,层层都能转动自如,轻轻摇晃还能听见清脆碰击声,为其他地区所难以超越。
“先进行第一轮打磨抛光,除最外层球体表面外,其余各层均抛光。再采用浮雕型通雕技法进行最外层表面雕刻制作。最后将球面雕刻抛光。” 余其泽指着手边《龙腾丝路》作品上的玉球向记者介绍,多层玉球工艺精细繁复,是广州玉雕博采众长的创新成果。一代代匠人在古法基础上的不断开拓,让广州玉雕不仅在传统题材不断拓展,也在玉球制作、车制技术、组合镶嵌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形成更为明显的地域特色,得以与北京、上海、扬州玉雕并列为中国玉雕“四大派”,成为当之无愧的岭南艺术瑰宝。
心无旁骛方能不断突破
在海珠桥下的广州玉雕大师工作室,余其泽正端坐在工作室前专心创作一件水晶玉雕作品,在他的画笔勾勒下,水晶上已经初现翻腾的水纹、微卷的荷叶与亭亭玉立的莲花,接下俩就要进行“剜脏去绺”,一件玉雕,从选材、再到设计、再到雕刻和抛光,往往要耗时2-3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心无旁骛、沉得下气,方能有所成就。
“广州玉雕的取材非常丰富,不仅局限于翡翠玉石,像我手中的这块水晶,其实是一块高透光的光学玻璃,质地清澈,正好适合创作与水有关的题材。” 余其泽说。
广州玉雕还能保持生命力,离不开“创新”二字,不仅在取材上创新、技艺上创新,题材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在工作室里,珍藏着余其泽从业以来创作的多件玉雕精品,其中,一件名为《英雄广州》的玉雕作品,就静静向人们诉说着火红岁月的热情,这件作品巧妙借用了原石本身的火把状形态,雕出了广州起义旧址、红旗、木棉花、和平鸽……寓意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运用“留色”技法、因材施技,正是余其泽长期以来坚持的艺术追求。
“我一接触到玉雕,就非常喜欢,也从来没有想过转行。”1986年,余其泽进入到广州市南方玉雕厂工作。最初,师傅带他去捡别人丢弃的边角废料进行练习。这些带黑、带白、有花斑等不够纯净的原料,在余其泽手中,却往往能“点石成金”,开发成有意思的巧色产品:一片布满白斑点的绿色岫岩玉料,被他做成浮雕《虎皮鹦鹉》;另一片半个巴掌大的“老虎石”,他做成一件《神仙鱼》……
而余其泽的得意之作当属“水上漂”系列,这个系列延续了广州玉雕轻盈飘逸、玲珑剔透的特点,更创新性地把玉石的小船、莲叶、花瓣等做到非常轻薄,可浮于水面,极富观赏性。
“我们做玉雕,总是希望能够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来呈现一种别样的美。”余其泽表示。
薪火相传 望广州玉雕“后继有人”
中国人喜玉,玉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消费基础,如今,全国玉雕行业仍有数百万人,在广州,还有专门的玉器街,且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玉器珠宝早已掀起“触电潮”,这也给了传统玉雕手艺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商业化的趋势是难以回避的,要积极拥抱变化。”在行业扎根40多年的余其泽对于这种新潮流持着开放性态度,“比如直播电商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玉雕产品,这样也可以大大减少退货率,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是好事。”
不过,“触电潮”背后也有隐忧,在余其泽看来,现在很多从业者只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制作一些小摆件,没有系统学习玉雕技术的机会,做不了大件,长此以往,广州玉雕技艺恐“后继无人”。
与蓬勃的市场相反,是玉雕大师数量的逐渐凋零。余其泽告诉记者,自己刚进南方玉雕厂时,厂里的玉雕师傅有700多人,2008年南方玉雕厂停产并入‘第一幅‘’公司,仅剩下了包括自己在内的5位师傅。随着玉雕厂关闭,大部分玉雕师傅已转行,很多技艺也难以持续,比如,制作广州玉雕代表作玉球必需的钩球机目前仅剩一台,且已停产多年,令人心痛。
作为广州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余其泽希望更多人了解玉石,盼望更多新鲜血液进入行业,为行业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年,他一直担任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客座教授,试图让玉雕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教学中继续传承下去。2018年5月,广州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荔湾区总工会通过广州职工大学堂荔湾分校平台开设玉雕体验班,余其泽也成为体验班的老师,8月份,新一期体验班正在对外招生中,记者注意到,这类体验班往往是免费的,只收取材料费,但余其泽却乐在其中,他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学,自己都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学者。
“目前我已经累计教授过超100位学生。”余其泽表示,工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而要与时俱进,创造未来,尤其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