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早在千百年前,“玉”作为经典意象,便被《诗经》 “四始”诗之一——《国风·卫风·淇奥》援引起兴,随之而起的玉雕艺术更是风靡全国, 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然而玉文化传承至今,真正能将德比于玉的匠 人少之又少,爱玉痴玉的关守龙就是其中之一。

君子如珩德如玉

抱诚守真修匠心

——访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关守龙

关守龙,原名关义、字守龙、号九翼先生。

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高级技师、中国轻工珠 宝首饰中心专家、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工美分院副秘书长。

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斩获数十次不 同艺术评比大奖:作品《达摩》荣获 2016 年河南“陆子冈杯”金奖;作品《福袋》荣获 2018 年陆子冈杯金奖;作品《否极泰来》荣获 2018 年天工奖最佳工艺奖等。他专于研究战国红玛瑙 多年,深深植根于传统之核心,并冲破时空桎梏融合当代与西方审美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了极具 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广受业界好评。

与玉结缘 行道致远

有所执,有所为,有所成,乃人生之幸。

关守龙,1982 年辽宁生人,2006 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之后的艺术成就 打下了扎实的设计功底;2008 年成立北京儒金设计机构,从事黄金产品设计创作多年,服务于 中国印钞造币系统和多家银行、国内大型珠宝商。在同龄人还在对未来方向感到迷茫的时候,年 纪轻轻的他就已经成功创业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不菲的身家。然而在精神追求与实际利益的博弈 中,艺术创作总不能与黄金克价兼得,灵感处处受到金钱桎梏,于是,想要追求纯粹艺术的关守 龙在 2010 年前后开始爱好上玉石收藏,在古玩中获取精神上的满足,而不久后,一块新品种玉 石的出现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玉石,就是战国红玛瑙。

image

战国红玛瑙

战国红玛瑙又称赤玉、琼玉,顾名思义,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又因其在战国后无 故突消弭于历史长河中的神秘背景而令人们津津乐道。近十多年来,经考察发现的战国红玛瑙文 物多出土于王侯大墓中,可见其历史高贵地位。其中,战国红以黄为尊,红为贵,偶有黑缟、白 缟等,缟纹变幻无常,色多而不杂,尤以艳丽通透、三维动丝为上品,其光华内敛、华而不张的 君子如珩德如玉 抱诚守真修匠心 ——访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关守龙 864 影响力聚焦 美感与特殊的色彩纹理吸引了诸多如关守龙这般的收藏家。一开始,关守龙仅仅是出自好奇与兴 趣而收集战国红原石,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接触到了玉雕这门古老又充满内涵的传统艺术, 加之本就是艺术设计出身,又得了身边的玉雕朋友点拨,渐渐地,一颗向往着玉文化的幼小萌芽 便悄无声息在他的心田破土而出,并以惊人的速度向上生长着。

image关守龙作品

“或许就是冥冥之中自有缘分,说不清也道不明。”关守龙回忆道。从黄金珠宝设计师到青年玉雕艺术家,从拜师学艺到公司转型,从青涩稚嫩到成熟老练,步步深陷,久而久之,幼苗长 成了参天大树,这份执着也愈发坚定,愈发不可动摇。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战国红玛瑙的历史文 化、地质成因、原料特性以及创作应用,全情投入开创了战国玉雕刻行业,在玉文化的道路上一 往无前、探索不断。

精益求精 开拓进取

“对作品立意、创作创意、艺术性、工艺性和原石差异性的钻研,是我坚持多年的文化理念。” 关守龙手作的玉雕之美,形制优美,由内而外都携着独属于战国红的细腻古雅,传递出的艺术魅 力足以令所有人侧目,而有如此高度的赞扬和优秀的成绩,离不开他对战国红玉方方面面的精准把握,离不开他对每一处细节的完美追求,亦离不开他对手中温润的无限热爱。

image关守龙作品

image关守龙作品

为创作出更独具一格的传世艺术品,关守龙历经多年的总结与实践,开创了中国战国红逻辑 俏色的先河。“俏之谋,五合法,合于色,合于型,合于纹,合于质,合于韵,无量合,逻辑校。” 在拿到战国红原石之后,关守龙从不轻易下手雕刻,而是先从自然特性的角度去分析一块块不同 的原石,以色彩、类型、纹理、质地、神韵五大特征为切入点,实现工匠与自然于同一高度的充 分理解与感悟,摸清每一块原石的脉络规律,再针对不同的特性进行不同形式、题材、方法的创 作。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像永远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般, 每一块战国红原料都有它本身的特性,即是大自然赐予的天性。“唯有遵自然而行,才能真正将原石雕刻出它应有的美,否则再好的原石最终也只能被摧毁。”关守龙认真说道。在确定原石特性之后,创作过程中“逻辑”二字是重中之重。如同人无完人一样,玉石原料也是瑕瑜一体,关键便在于要将其中的优劣点按照主次排序,扬其长而避其短,使用逻辑设计将自然属性、特性与 适当题材、工艺结合,创造出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俏雕艺术作品。看料时慎之又慎,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关守龙雕刻严丝合缝,如此,便是战国红逻辑性俏色之法, 又称“绝俏”。

image关守龙作品

在深谙逻辑性俏色技法的同时,关守龙也 将目光看向了玉雕作品题材创新方面。关守龙 深刻认识到,传统玉雕题材多以佛像观音、罗 汉人物等中国古老文化意象为创作模板,必须 做出更符合当今时代的题材作品。于是秉持着 对当代艺术的炙热喜爱,关守龙将西洋画这一 传统玉雕从未涉足的领域纳入作品题材范围, 创作出如梵高、毕加索等题材的优秀玉雕作品。 “东方美术讲究意象,西方美术讲究抽象,把 两者相结合是一件极为大胆的创新。”关守龙说。 他以传统东方文化理念为核心,在此基础上不断觅求东西文化之契合点,赋予古老玉雕新的文化 元素与内涵,实现中西合璧的同时也将自我的思考与学术思想注入创新作品当中,为玉雕艺术开 辟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image关守龙作品

随着玉雕艺术逐渐普益大众,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也促使玉雕作品市场更加细化,诸如福报 类、修身器类、齐家类等,其中福报类作品占比最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红色与黄色多作为喜庆的象征而出现,人们也看重玉雕所含的吉祥寓意,因而创作出的诸如福袋样式的玉雕作品极受 欢迎;修身器类则更多注重玉雕的文艺内涵,如达摩面壁、毕加索题材等具有丰富禅意或精神内涵的作品,是物质生活之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以玉雕为媒介熏陶自我、提升心境;齐家类则是 专门为客户创作传家宝代代相传的玉雕作品。“人活一生总想要留下些什么来证明自己存在过的 痕迹,传家宝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人与玉雕在精神上统一的表现。”关守龙谈及此处时说道。

image关守龙作品

在提到工匠精神时,关守龙如是说道:“在我看来工匠精神可以总结为四个字:抱诚守一。 人一辈子专于一件事便是大成,心一旦散了就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匠人。”他专注研究战国玉十 数年,凝心聚气、冲云破雾,不问世间纷扰,不感岁月浮沉,一生一艺,真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工匠精神是何种模样。

当心中天平慢慢由利益向艺术研究倾斜,关守龙就早已不仅仅只是个商人,他所肩负着的是 一个行业的使命,更是一种文化的使命,他追求的是思想上的突破与自我境界的提高,更是国家 民族的进步。多年来,关守龙矢志不渝地大步走在文化自信与文化复兴之路上,耗费心血将禁锢 玉文化艺术思维的枷锁熔化,在这个正处于机械化时代的快节奏社会中不断寻求玉雕艺术的持久 发展之路。

修身养性 君子比玉

关守龙对中国玉文化是热爱的,也有着独特的多方面见解,他的梦想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修 身玉博物馆,提升人们对玉的认知,为玉文化行业学术论坛注入新的活力,更是为了让被世人冠 以太多杂意的玉文化回归纯粹的本真,落到人的心性上来,开拓眼界,做到君子比玉之境界,而 其中关键,则在于二字——玉化。

image关守龙作品

所谓玉化,便是修炼自我、寻找自我的过程。天然原石经过地球动辄上千万年的淬炼与沉淀, 坐拥日精月华,历尽风雨蹉跎,褪尽杂质污垢,修成至善至纯,即便千淘万漉,也在苏醒后依然 以夺目之光彩,散发着圣洁之神韵,一经雕琢,变成大器。玉如此,人亦如此,每个人生来本不 完美,唯有以玉为师、洗涤心性,方能破茧成蝶、修得大成,关守龙便是在与玉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敛去了以往所有的浮躁心性,懂得沉静而专注,才有了如今令所有人侧目的建树。

image关守龙 作品

玉虽温润,但贵在坚韧,就如中国人的品性一般,虽亲和友善,但内心立着不可动摇的底线 与原则。玉文化就像一面镜子,照映着国人的精神世界,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风骨,不可失、 不可忘。时至今日,关守龙依然活跃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的第一线,让玉文化成为一池活 水,任岁月波涛仍奔流不息。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