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家岭文化墓葬玉钺系列

image

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队队员清理现场考古队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 见习记者 周美娇

刚刚过去的2021年,堪称南阳文物考古界的大年。被列入“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重点项目的南阳黄山遗址,先是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后是跻身“2021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又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南阳黄山遗址的稀缺和可贵在于,不仅发现了仰韶时期大型聚落,其玉器加工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的空白,改写了考古学中没有中原玉文明中心起源的历史。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来说,势必增添引人注目的文物考古“新高地”,更增添了延伸数千年的玉文化“基因密码”。

中原玉文明的滥觞之地

位于南阳的黄山遗址,经过考古界的确定,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极其丰富。

尽管目前发掘区域只占总体的百分之一,面积2000多平方米,但已出土砂岩质制玉石工具磨棒近1800件、玉器50件、玉片3518件、玉料4500余件,还有大量的玉料、石器、陶器与少量玉器原地保存。玉材主要为独山玉,其次为黄蜡石、石英、汉白玉等,个别为方解石和玛瑙,玉器种类有耜、斧、铲、锛、凿、璜、珠等。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与对外交流室主任马俊才介绍,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作遗存,以独山玉石为资源支撑、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助,大致存在仰韶晚期“居家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团体式”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石家河时期更呈现出了生产玉石器的规模化,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的空白。

“黄山遗址,就是中原玉文明的一个发源中心。”南阳市文广旅局副局长赫玉建表示,结合黄山遗址呈现的独山蒲山两山环抱、白河人工河互通的特征,相当一个时期这里是原始生产、交易汇聚之地。因独山玉石具有很强的唯一性和标识性,可以推定南阳周边多地遗址出土的多件类似的独山玉器,可能出自“黄山造”,反映了该遗址生产的玉石器交流已走出南阳盆地,到达豫西、豫东南、鄂长江北岸广大地区。

南北文化交融对话平台

谈起南阳黄山遗址发掘过程,马俊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这里融汇交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对话,生产作坊、古墙旧垒历历在目,水运码头、陶土玉器栩栩如生,给他的感觉就是“集中、厚重、壮观”。

仰韶文化遗迹,有随葬陶器的小型长方形单人墓,长方形木骨泥墙长房、长方形墙基加柱洞、柱列式工棚等多种类型。形制上分“前坊后居”、“坊居合一”等,坊内均有长方形带平顶炉台,除居住生活功能外,主要生产玉器石器和骨镞骨锥。

“黄山遗址的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马俊才表示,大批遗物原位保存,再现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基本场景。特别是最大的“前坊后居式”连间长房面积超过150平方米,极为罕见。另外,中原地区首次发现码头性质的遗迹,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南阳城变迁脉络清晰可见

谈到南阳的文物考古近30年的亮点,马俊才如数家珍,从淅川楚墓到和尚岭,从徐家岭到八里岗,再到现在的南阳黄山遗址,如果再加上南召小空山猿人、淅川坑南史前遗址,几乎贯穿了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整个中原文明史。

尤其是新石器时代,南阳已经发现的就有邓州八里岗遗址、方城大张庄遗址和现在的南阳黄山遗址,构成了新石器时代南阳的历史图景。马俊才说,黄山遗址给人的感觉就是震撼,挖掘的时候难以割舍,不管是屈家岭文化的墓,还是仰韶文化的作坊区,称得上是全国保存最好的,这分明就是横跨5000年的场景再现图。

马俊才由此推断,黄山遗址,就是新石器时代的南阳城中心。如果把十里庙遗址看作商周时期南阳城中心,楚彭氏家族墓看作春秋时期南阳城中心,古宛城遗址看作秦汉以后南阳城中心的话,南阳几千年古城,由东北往西南的迁移演变的脉络,便水落石出、清晰可见。

赫玉建认为,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迹,不仅让我们找到了“中原玉文明”之根,南阳古城几千年演变之根,更为我们研究南北文明交融,开启了新的通道。

【来源:大河网】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