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细琢水晶,方寸皆为匠心,朱仁尊从事水晶雕刻多年,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工匠大师。朱仁尊对水晶雕刻技艺颇有研究,修炼了深厚的功底,观赏者往往能够在他生动细腻、造型独特的艺术作品中,获得视觉及精神上的享受;朱仁尊对水晶雕刻艺术有着深刻的情感,他主动承担起水晶雕刻传承、发展的重任,为传统文化继承“蓄力”。
秉匠心、传匠魂、出匠品的朱仁尊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并被选为南阳市玉文化推进大使、南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并担任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水晶分会副会长、镇平县宝玉石协会副会长、镇平县宝协石佛寺分会会长等行业协会职务。
“晶”玉良缘情谊深 ,潜心学艺终有成
中国的玉石文化源远流长,它肇始于人类新石器,比漆器、青铜器乃至陶器都要早。屈原曾在《离骚》中这样描述水晶:“登昆仑兮食玉瑛,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水晶以其纯净、高雅、绚丽、神秘的特点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雕刻艺术家。朱仁尊将水晶雕刻入自己的生命中,(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毕生传承水晶雕刻文化,创新水晶雕刻艺术,推动水晶雕刻事业发展。
朱仁尊与玉雕艺术结缘源于1991年,初中毕业后的他到镇平石佛寺玉器厂学习人物雕刻。在学习期间,他坚持刻苦磨炼自身技艺,不断学习钻研工艺美术(绘画、雕塑)知识,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可强调汗水、还有艺术天赋)。掌握了一定技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朱仁尊回到家中还带着六七个学徒独立完成一些雕刻作品。然而,在雕刻过程中,朱仁尊时常感到技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于是他在2002年拜师中国工艺著名美术大师仵应汶先生,开始专攻水晶佛教造像雕刻。
虽然朱仁尊在雕刻技艺和造型设计上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但水晶雕刻与传统玉石雕刻技艺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别,水晶的质、形、色都是天然性、物质性的,雕刻技艺相比玉石雕刻要少镂空,更通透,线条走向更硬朗,要求艺术家要善于把物质与意识相结合从而达到和谐。这些细微的差别,意味着朱仁尊不仅要勤勤恳恳地练习,更要心无旁骛地悟透,潜心研习技艺。他夙兴夜寐地研究水晶的磨砂、抛光技艺,不舍昼夜地进行题材创新,不仅深得仵大师的技艺精髓,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雕刻风格。
在朱仁尊看来,雕刻之路无捷径,艺海无涯苦作舟。为更加专业、系统地学习水晶雕刻技术,他选择暂缓工作,到天津美术学院开始为时两年的进修。在天津美术学院进修其间,他一边学习一边继续琢磨治玉,并成立了自己的“仁禾玉雕工作室”。“仁禾玉雕工作室”是延续应汶玉文化研究院下属、成立于2006年的“仁禾工作室”;取义于“居仁由义(即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出自《孟子·尽心上》),风禾尽起(喻顺应天心,得到天助。出自《书·金縢》)”之意。主要是以藏、汉佛像雕刻为主,创作雕刻大型佛造像作品,也兼雕小型摆玩件及佩带饰品。朱大师给自己规划的治玉目标是:以民族传统为体,以现代雕塑为用,不断吸取学院的新理念,融合传统创作符合新时代、新思想的作品来。
2017年,“仁禾玉雕工作室”搬迁到镇平县石佛寺镇。朱仁尊回忆道:“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我比班级里的同学大很多,为了抓紧时间学习,我经常不分昼夜,一天当两天课上,虽然吃了很多苦,但也学了更多技艺,那段岁月让我难忘。”在漫长的学习技艺的生涯中,朱仁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集大家之精华,融艺术个性于一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015水晶《静思观音》百花奖银奖
《地藏王》仵应汶、朱仁尊共同创作
《地藏王》仵应汶、朱仁尊共同创作
“晶”雕细琢出匠品 ,精益求精展匠心
朱仁尊跟随仵应汶先生十三余载,一直从佛教题材的水晶佛造像创作,主要是以藏汉佛像雕刻为主,创作雕刻大型作品至小摆玩佩带饰品。
在多年的探索学习中, 他专攻水晶人物雕刻和佛教造像艺术。其水晶雕刻艺术,秉承中原玉雕的传统,既有传统风格的宗教题材作品,又具有现代艺术思潮的创意作品;既蕴含传统艺术的精髓,又富有时代精神。其佛教造像作品,气势恢宏,庄严慈善,神韵饱满而不失细腻。又遵循造像尺度和佛教仪轨,人物结构严谨,章法考究,格调高雅,造型优美;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以神融形;一直在追寻着“携永豪迈爽朗而有气势”的作品,摆玩、佩带作品遵循大件气势,庄严大气,小而精确,简而优美。既蕴含传统艺术之精髓,又富有时代精神。
其创作的小摆玩佩带作品亦遵循大件气势,庄严神圣,善经营位置,妙用空间;形秩小而精确,线条简而优美。技艺上,其作品从巨制到小件,从圆雕到浮雕,皆能利用水晶的天然皮色及晶面的质感、水晶特有的透视关系,用足亮光与亚光相结合的工艺,突出造型的立体感及视觉差异。因而,深受业界名家耆宿的赞赏和藏家玩家的追捧。
要雕刻出完美的水晶佛造像,精湛的玉雕技艺、卓越的设计理念、对佛教的深入理解缺一不可。朱仁尊在雕刻技艺上推崇传统技法,但他师古而不泥古,在造型艺术上融合北魏到南北朝佛像的审美,同时兼具现代艺术审美,总体上呈现出承传统、师造化、出新意的特点。
在雕刻过程中,朱仁尊根据材料的特性采取大写意、小写意、具象和写实等手法,从而达到造型、审美、文化的水乳交融,突破传统水晶雕塑型寓意的藩篱,力求返璞归真,塑造水晶的自然美,实现艺术的更高境界。
2005年,朱仁尊花费近8年时间完成了《地藏王菩萨》水晶雕刻,该佛像佛教仪轨,形神兼备,以形传神,得到国家美术馆的高度认可,获得了2018年“神工奖金奖”。大地藏菩萨造像,为巨型天然水晶晶簇精雕细刻而成的艺术极品。造像尊高113厘米、宽65厘米、厚65厘米。放入佛龛后,高350厘米,宽180厘米,厚160厘米。作品将天然水晶的灵性与地藏菩萨舍己为人、普度众生的慈心悲愿以及为正法而生的高山景行圆融合一。造像晶莹润泽,光彩夺目,精美绝伦,堪称绝世之作,令人叹为观止。主尊两侧下方肃立的是地藏菩萨的两位护法,左功右道。左为道明和尚、右为闵公长老。闵公是道明的父亲。闵公皈依前,因见地藏佛法无疆,便将自己的封地九华山送给地藏修行,请地藏收独生子道明为徒。后来闵公也皈依佛法,但按皈依先后,儿子道明反为其师,父子双双成佛,成为地藏菩萨的左右护法。弘扬佛法“舍己为人,普度众生”的大爱。造像中,闵公长老头戴员外帽,佛光罩顶,慈眉白澈,长髯齐胸,身帔俗袍,手捧盂钵,容仪慈善,端立莲台。因父子反为师徒,闵公略有赧色。世俗间,闵公与道明为父子。皈依佛地,道明先于闵公,反为师徒。若按佛家传承,道明应居右(上),但在该造像中却是闵公居右。充分体现了地藏经文“百善孝为先”的精髓。《圣境》以释迦牟尼法相为主题,两边设计制作了飞天环绕的造型,衣裙飘曳、绰约多姿,左边从天而降吹笛子,右边悠然升空反弹琵琶遥相呼应,好似为佛陀演奏天籁之音。通过对美好繁荣的景象的刻画,作品的流动感十足,获得了2019年“天工奖铜奖”。
《长寿佛》重点刻画了长寿佛的庄严法相,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庄严和蔼、明澈空灵,获得了2012年“大河杯金奖”。并先后获得“天工奖金奖”“陆子冈杯精品金奖”“百花玉缘杯银奖”“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银奖”“玉华杯金奖”“汉风杯金奖”“晶华奖金奖”等国内雕刻艺术界大奖。
朱仁尊孜孜不倦地向人们诠释着雕刻艺术的魅力,每一个作品皆是见证,我们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这位大师独具的匠心精神。他的作品以精美绝伦、璀璨夺目的艺术魅力受到收藏家和博物馆的青睐,对我国雕塑艺术以及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2009黄水晶《大力明王》中国工艺美术馆双年展入围作品
《大力明王》局部
2016玉华奖最佳工艺奖
“晶”心剔透显傲骨 ,艺途无我无止境
水晶雕刻中所蕴含的艺术观和中国文化独特的造型观及审美观一脉相承,这种“艺”的设计和制作往往反映了创作者的审美和喜好,它是在生活观察中总结出来的艺术表达方式,其形成一般都经历了大量的思考和实践,最终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朱仁尊在制作过程中,能融入法理、教义,将水晶的纯净通透与自己的灵性钻研佛教的感悟以及亲身经历相结合,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现在玉石雕刻作品上,造型风格饱满生动、空灵悟淡,有着直抵人心的宁静,向观赏者传递一种有信念和正能量,使作品呈现出统一俊美、明理归真的意境。
一件有生命的水晶作品是自然的、有机的,形与影相遇相融,水晶石的质、形、色都是天然性,物质性的,水晶艺术家要善于把物质与意识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和谐,这种和谐是变化的,时刻都处在一种息息相通,生生不灭的状态之中。每一种水晶都有它自己的生命语言,作为一个雕刻者,就是要发现材料生命的本质,把它挖掘、召唤出来,并把这种特性美发扬光大,更好地凸显出水晶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时尚、灵性的特韵。
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心灵,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修道悟禅,让朱仁尊大师掌握生存的智慧,并以此切入平常的生活,融入生命的流程中,由“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跃而成“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自然即道”的人生追求,从而成为一个不断深化自我、明晰自我的艺术行者,也为自己的心灵营造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朱仁尊曾说:“一个艺术家,只有立足于良心,有思想,有信仰,有传承,有创新,才能有艺术魅力,艺术家没有发自内心的真、善、美、慧,断然出不了打动人心的艺术。”在商业化的市场浪潮中,朱仁尊虽获奖无数,但仍秉持着一颗淡泊名利的初心,他时刻保持着清高与自省,保持着激情和敏悦的观察力,秉持着初心和工匠精神,将万般熙攘化为清风,不趋炎于庙堂之高,但惜名于江湖之远;不鼓噪于攘攘闹市,但独守于孜孜不倦;不计较于千钧荣华,但惶恐于一世英名。他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沉下心来参古往今来之神照,融合现代元素打磨水晶雕刻技艺,并将其所感、所悟的情思渗透到水晶雕刻创作当中。
2017水晶《长寿佛》晶华奖金奖
2018水晶《三教九流图赞》神工奖金奖
在朱仁尊大师看来,坚持继承和发扬水晶雕刻艺术,是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发掘、培养有潜力的年轻匠人。为了让当地雕刻人才学习到更好的技艺,不仅亲自带徒授艺,耐心细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雕刻心得全部传授给徒弟们,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地向徒弟们展示工匠精神的内核,而且还专门邀请了天津美院的老师来当地的玉雕产业协会来传授雕刻技艺。不仅如此,为了推动水晶雕刻事业更好的发展,朱仁尊还在南阳市人大代表会中提出建议政府加大对玉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尤其要注重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从而带动产品升级;不断提高玉雕从业者的审美艺术眼光,注重打造造型新颖独特的精品玉雕的意见。在朱仁尊的大力努力和 推进下,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雕刻人才,有部分徒弟已在水晶雕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真正推动了中国雕刻文化的发展。
多年来,朱仁尊矢志不渝,孜孜不倦,潜心修炼自己的雕刻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工艺精湛的境界。他的艺术作品写实与写意并存,阳刚与阴柔并济,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和谐性强;他的艺术作品美学韵味十足,将重宗教文化、法理、现代艺术潮流相结合,将思想内容与造型形式融为一体,意蕴悠长、耐人寻味。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朱仁尊依然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低调笃诚,保持着对雕刻艺术最真诚的爱与最质朴的情,在这份情怀的支撑下他源源不断地为雕刻艺术培养、输入更多人才。
佛像造型艺术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朱仁尊的佛教造像创作,每一件作品,每一个过程,都是自身的一种生命情感的轮回和凝练,他认为要使佛像形神皆入法,就要从根本做起。佛教艺术最初固然是弘法所需,但亦是心之反射,当我们见到佛像雕塑中所显现出来的沈穆静寂、慈悲安详的法相,无形中也将我们的心境带入了深沉无边的寂然无为,身心实时得到安顿,体会到佛陀的慈悲,尘缘息绝,菩提自生。所以在雕琢的过程中,一定要心着一处,达到忘我的境界。他在雕琢过程中,感受着佛陀的博大精深和包纳万物的宽广胸襟,将佛陀的慈悲、智慧以及佛的空灵和明澈,通过自己的的技艺和水晶玲珑的质地给予淋漓尽致的展现。在雕刻过程中,与佛相应,把自己的艺术体验和宗教体证结合起来,把我心、佛心交叠观照,让心与心相印在平常中,这必定会拂去一切无明的遮蔽,直见生命的本原。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与玉雕相比,水晶雕刻需要创作者具有更精细的雕刻技艺,更加从容的明澈心境。但我们相信,正是有了朱大师等人一脉相传的虔诚与坚守,才能让中国神秘的水晶文化,演绎出一段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它传递着一种震撼、一种精神,只要忠贞不渝的信仰还在,只要持续的跋涉和行走还在,就能够创造超越生命的真实,寻觅人生的真谛,把守望描绘出心驰神往的感动。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