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师陈红卫作为前校长,秉承着“为爱灌溉,教艺育人”的初心,见证着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并为之奉献了数十年心力。现在,陈红卫虽已退出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回归心爱的玉雕事业,但仍以实训副校长的身份,关心着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的专业能力提升和社会实践提供着指导和帮助。
1 玉汝于成,艰难中打下教育教学基础
陈红卫出生于玉雕世家,从八岁起便跟随父亲陈玉芳学习玉雕技艺。1989年,新密市中等专业学校成立,可以说,陈红卫的成长,伴随着新密市雕塑艺术学校发展的全过程。1992年,在陈玉芳的倡导下,学校开始创办玉雕专业并于1998年更名为新密市雕塑艺术中等专业学校,陈玉芳任校长。当时,在全国,这样的公办雕塑学校仅此一家。
学校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师资问题,老师从何而来?为了按时开展教学工作,陈玉芳带着工作室的所有工匠师傅组成了新密市中等专业学校的第一批教师核心团队。他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开始了手绘、雕塑、玉雕课程的教学。师资问题解决后,如何开展班级集体教学则成了第二个问题。玉石雕刻作为一门相对传统的技艺,一直延续着“师徒传承”的传统,教学也多采取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为了改变这一模式,使教学能和集体授课相适应,陈玉芳开始组织自编教材,进行规范化、公式化的系统教育。通过翻阅大量资料以及多年来教授学生绘画、泥塑和玉雕,陈玉芳积累了很多教学知识,他总结发明出“陈氏雕刻六步教学法”。将这套标准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玉雕的班级课堂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而这一方法也被轻工业联合会确定为玉石雕刻工考核标准。
虽然学校在成立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多,但好在师生一心。没有工具,就自己制作,没有经费改善校园环境,就师生一起用作品装点。在这所学校里,一花、一草、一座雕塑、一条路……都是师生们共同完成的作品。
师生共同完成的校内雕塑
2不忘初心,为玉雕事业添砖加瓦
1995年,陈红卫进入新密市雕塑艺术学校学习,随后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一路走来,他见证着父辈为玉雕行业做出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于是在2002年,结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的陈红卫怀揣满腔热血回到了这所父亲一直执教的学校。他心中萌生出一个梦想——为振兴中国玉雕行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在他看来,“从教育开始振兴这个行业是最长久的,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回到学校任教的陈红卫同时担任玉雕车间主任。2007年,陈红卫出任新密市雕塑艺术学校教学校长,在父辈的基础上完善“六步”教学方法,同时吸纳了大批专业学院毕业的老师。在校园教学稳定步入正轨之后,他关心的问题是:毕业的学生怎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实践机会,不负辛苦学习,也不浪费习得的技能和天赋?
2009年,在陈红卫的主张下,学校构建起实训车间。这是除了泥塑、手绘之外最真材实料的玉雕实践过程。陈红卫认为:“教师就是师父,教室就是车间,学生就是工人,作业就是作品。”在这里,理论知识得以实践,手上的技艺得以被检验。一门好手艺,只有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才算是真正学会了。
陈红卫代表作品(一)
2013年,陈红卫开始担任实训校长,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优秀毕业生们寻求与优秀工作室合作的机会。如今,业内有名的庄家翡翠、佳佳翡翠等企业,都是新密市雕塑艺术学校的长期合作伙伴。一方面,学校为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从业者;另一方面,行业内的企业也为毕业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挥所长的绝佳舞台。
陈红卫代表作品(二)
3 教艺育人,启发心灵、传承文化
看着学校欣欣向荣的景象,学校第一届学生同时也是目前留校任教的老师陈桂鑫感受最为深刻。从最初“不知道玉雕是什么”的迷茫,到了解玉雕后的豁然开朗,再到爱上玉雕后的不离不弃,这一系列心路历程中,处处离不开学校的人文关怀。
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学生们大多文化课底子较弱,自信心不足。但是在新密市雕塑艺术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孩子备受鼓舞,因为从校长到老师,都发自内心地认可和鼓励他们,认为他们是具有独特天赋的技能型人才。在温暖而坚定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们获得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逐渐在雕塑玉雕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归属感。
同时,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关心与塑造,也是学校十分重视的方面。“我深刻地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班主任说的‘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延续着她当时班主任的教导,如今,陈桂鑫也把这些理念一遍遍地传授给新进入学校的学生。她始终认为“手艺能够塑造一个人的本性。”而她和其他老师一样,在学校里肩负着“教艺育人”的使命,坚定地行走在为中国雕塑玉雕事业添砖加瓦的道路上。
陈红卫代表作品(三)
如今,为了更好地精研雕刻技艺,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提供更切实有效的帮助,陈红卫主动让贤,退出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回到自己的一方雕刻台前静心创作。希望能将自己的实操经验传递给同学们。同时,创作也是一直埋藏在他心底的另一个梦想。然而作为实训副校长,陈红卫还是放不下这群可爱的学生们,常常会回到校园走走看看。
这天是周日,学生们陆续返回学校。晚上,上课铃声响起,上交手机,德育课程开始,新密市雕塑艺术中等专业学校新一周的学习生活拉开了序幕。老师讲授的声音、学生们切石的声音、雕刻的声音、绘画时画笔与纸面接触的声音……各种声音在这所学校的各个角落回响与汇聚,汇成一份对未来的希望,对自我的期许,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传承。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