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汉帝国建立的基础有着天时的优势,因始皇一死, 秦帝国权威荡然无存,无论他的儿子如何暴虐,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人走茶凉”是最现实的一幕。虽然秦帝国存在的时间在历史的过程中就是转瞬之间,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

果不其然,不到10年,一个新朝代在始皇奠定的基础上继之勃兴,兹后延续长达400余年。

image

一、汉代歌舞升平的文化背景

我们现在查阅史料,汉朝被后世誉为典范是有着很多的资本和理由的,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的时间,全盛时期其管辖的人口约6000余万,足可与当时世界最强大的罗马帝国相比拟。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从其所控制的疆域面积和帝国延续存在的时间上讲,这两个东西相望的帝国也足可以相提并论。

只是中国汉帝国是建立在秦始皇奠定的大一统格局基础之上的,在基础管理和文化统一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帝国所能望其项背。

image

“汉”这个新朝代被中国后来的历史学家和文学作家极度的推崇和恭维,因为这是有详细记载历史以来,第一次由平民所创造的功业。

它所宣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抗思想,虽然是通过一个造反者所呼喊出来,却成为影响几千年朝代更迭,反抗斗争的源泉所在,对比其他国家的所谓“皇室血统”,我们的文化就是以胜败论英雄,以夺得江山为反抗目的,看看后面发展的过程,莫不如此。

血统论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并不为所有人所认可,因为汉朝创业板块的CEO刘邦原是秦帝国里位卑职微的地方巡士官。而跟着他造反,最后坐上丞相宝座的两个难兄难弟,萧何和曹参,都是曾任县级的小小公务员。日后被尊为大将的樊哙,当时不过就是一介屠夫。另一名大将韩信寒微时曾一度街边乞食,黥布与彭越曾为盗。

从汉代建立的新朝廷中所呈现的布衣卿相看来,以前各领域内的贵族统治力量已经全部摧毁。

image

新政权重新组织时,既不能追随旧世族的踪迹,也无须凭借他们大张旗鼓。

汉朝的组织者从某种角度上是彻底打破了原来封建社会世袭的身份和爵位,他们承袭了秦朝所遗下宽阔而又均匀的管理基层组织,而且以新鲜的血液和灵活的手腕避免重复前代的过于极端的管理策略。

他们采取更加稳妥和绥靖的政策,用了几十年的经营,构建成一个新兴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不仅延续了秦帝国统一的文字和管理文化,而且让汉帝国的各项基础管理更加牢固,在其延续四百余年的统治过程中,有近一半的岁月还是显示了其国力强盛,民生安定,祥和太平,歌舞升平的统治景象,成为中国整个帝制时期的楷模。

image

二、玉舞人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征

汉代早期开始国民恢复,休养生息的太平盛世,也是乐舞繁荣发达时期,皇帝后妃多能歌善舞,如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就“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

现如今,我们还可以从各类考古的挖掘中,从汉墓的石刻、壁画、漆器以及各类纹饰中看到多姿多彩的舞蹈造型,所能见到的舞姿有建鼓舞、踏鼓舞、七盘舞、长袖舞等。

玉雕舞人起源于战国,盛行于汉代。

image

玉舞人是汉代常见的佩饰,多是舒袖舞人形象,即文献上记载的“翘袖折腰”,以透雕和阴刻线琢成。

汉代舞人在造型方面注重抓动态,强调舞女的韵律和气势。雕刻刚劲有力,粗细线并用。衣着简化,作风粗犷之中又显活泼生动。

image

该玉舞人的艺术特征表现在线条的运用上,以三个S形动态曲线构成的整体造型,衣纹琢成弧形曲线,随动旋转,有缓有急,有动有静,委婉优美,整个舞蹈形象塑造得细致生动、仪态万千,给人以典雅、端庄、浑厚之感。

同时也为我们了解2000多年前的社会的艺术形象、舞蹈艺术,提供了具体而形象的实物资料。

三、玉雕舞蹈人佩饰的基本特征

玉舞人是指用玉雕琢的女子舞蹈形象的饰件。

用玉舞人作佩饰,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出现,多为片状平面线刻镂雕造型。

image

image

西汉时期非常流行,常作为装饰用组玉佩饰的配件,以简练的剪影手法进行琢刻,透雕轮席、阴刻细部,以片状平面造型为主。

南越王墓出土的几件较为典型,造型设计和雕镂纹样都极为精美。

南越王墓共出土玉舞人10件,是汉墓中出土玉舞人最多者,芳姿各有不同。

最为突出的是一件圆雕玉舞人,整体形象为一圆雕跪姿长袖舞蹈的女子。

image

该玉舞人头微左偏,方脸,梭眼、隆鼻、小口。前额发际刻线非常清晰,头发梳挽成一向右横出的螺卷。身着右班长袖桂衣,下系齐胸曳地长裙,衣袖裙边满饰线刻卷云花纹,服饰极为华丽。身躯作S形动态曲线造型,胸部前倾作正面的形象,扭腰,屈膝并拢,髖部后倾作跪姿。左袖上扬至脑后,右臂拾肘甩袖,手下垂外摆,广袖轻舒飘逸,显然是正在跳曼妙生动的长袖舞。

玉舞人整体采用简练的立体圆雕手法,大胆取舍,细部以线刻雕琢,特别是在脸部进行了精雕细琢,凹凸对比适度,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image

四、玉雕舞蹈人佩饰的鉴赏特点

战国时期也有玉舞人的造型,但是与汉代玉舞人相比,两者都呈片状平雕,既有单舞人也有双舞人,均有穿孔,可以推测主要都是作为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而且两者的舞姿也有很多的类似,基本上是长袖舞。

image

但时代不同,造型还是有很多的差异,如果鉴别这两个不同时代的玉舞人,有一个简单的步骤,就是从人物的发型来分辨,例如战国时期的玉舞人发型雕刻极为精细,发型在头顶部呈扇形,两边披下,鬓角鬈曲,发根整齐,丝丝入扣,着意刻画出了女性秀发之美;

而到了汉代,在玉舞人的雕刻上,制作者则把舞人的发饰放在次要位置,不太注重发型的修饰,头部没有雕刻,平顶,借助舞姿一只手在头上,用长袖盖住头顶,另一只手在下面。

image

战国时期的玉舞人,通常面部五官雕刻得秀气淡雅,给人一种俊秀文雅的感觉;而汉代是用简单的几道阴线勾出眉、眼、鼻、嘴,雕琢粗糙,但给人以淳朴的美感。

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服饰,这是战国与汉代玉舞人区别最明显的地方,战国刻画的形象是宽袍大袖,衣着瘦长,领缘较宽,绕襟随身躯旋转而下,尤其是袖口、裙边、腰部上的飘带多刻蜷曲弯勾的纹饰,使我们看到了战国服饰的华丽及用料的讲究,舞人好似在旋转,苗条秀丽,高贵潇洒,神形毕肖;

而到了汉代以后,玉舞人服装却没有过多的纹饰,只用简单的几道阴刻线来表示衣纹,没有过多的细节雕刻,突出的是用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表现的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

在服饰的细节上,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汉代舞人的长袖都是直筒,这也符合汉代衣着更迭的一种进化演变方式,从封建的礼制习俗向农耕社会转变,人们的着装也开始更加务实和便于操作,这时的衣袖上下基本一样粗,延续至今都是坚持着这一个传统,呈现的是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在玉舞人的舞蹈雕刻和造型设计中,以粗线条、粗轮廓的构图方式,生动地显示出汉代时期,民间习俗文化艺术朴实无华的特点。

image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