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欣赏: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独山玉雕刻(满汉全席)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朋友在一起吃饭,其中有道板鸭的菜大家都赞不绝口,称赞厨师手艺精湛。问起了厨师,厨师调侃地说,别小看这道菜,它可是以前宫廷《满汉全席》中的一道名菜呀!说者无意,听后我心中顿时一亮,独山玉色彩丰富,晶莹剔透,如果用这种材料能够设计出《满汉全席》这套名满天下的菜肴,那该是多么让人骄傲的创举呀……
回到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参阅古籍、查找资料,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满汉全席》的风貌已然不在。
《满汉全席》这一餐饮文化的瑰宝、这一凝聚了无数名师大厨血汗和辛劳的餐饮奇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早已时去物非,不复往昔。
有了这个梦,我欣喜若狂,信心倍增,并开始着手圆梦。首先是选材、选料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一旦遇到适合的材料可以说如获至宝。在设计和工艺制作上,我的态度是:严谨、精选、细刻、神似。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在这数年的制作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也不知设想了多少套制作方案,期间困难重重,可想而知,难以言表。
其中,最得意的设计是《烤全羊》这件作品。把独山玉的酱紫黑白可以说完美地统一到一起,其他的菜肴作品设计也是根据独山玉的各种色彩巧妙搭配用写实的手法雕琢而成,力求充分利用独山玉的色彩变化,使作品与实物浑然一体、巧妙天成。
一个成熟的玉雕匠人,不但需要对玉雕材料、材质的深刻认识与熟练把握,还与他的艺术修养、生活态度、思想状态和生活阅历密不可分。
我成长在农村,农村广阔的空间给了我深刻的童年回忆,到现在农村那种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还给了我挥之不去的回忆。2008年,我获得的第一件金奖作品《丰硕金秋》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我希望通过玉雕的手法,浓缩生活的本质让一件件玉雕作品带给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满汉全席》是满汉和谐民族融合的一道大菜,而玉雕作品《满汉全席》的问世,带出来了人类和谐的一道永恒的文化大餐。
部分图片(共108道菜)
玉雕作品《满汉全席》的创作,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创作设计的,可以说它把独山玉的俏色特性几乎完全展现了出来。也可以这样理解,独山玉能够创作出多种多样的题材,而《满汉全席》却是最全面展示独山玉特质的较为完善的作品之一。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