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江湖”中,每个沉浮其中的“客”都有着独属自己的绝招。至善至纯,以心观世,以刀刻魂,对于玉雕大师杨克召而言,手中的刻刀就是他展现万千世界,矗立于“江湖”立于不败之地的绝招。对他而言,用手中的刻刀展示事物本质,雕刻事物灵魂是挑战,也是令他激动的源泉。
对于生活中的艺术,杨克召认为为每一块玉石雕刻就是为其注入灵魂的过程,了解事物的本质是必要的。对于杨克召而言,每一块原石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内涵、本质与灵魂,自身充满独特的韵味,用雕刻将材料本身的美感艺术呈现出来,为其注入生命力和灵魂,看着原石璀璨迸发、艺术成型,他心中满是成就。“玉不琢不成器”,细心打磨,雕刻灵魂,以本质为主,释放属于玉雕的魅力。 光怪陆离的世界中,在追寻“美”的眼睛里,所有事物都有着让人难忘的灵魂,它们安静地沉睡在事物深处属于自己的特殊领域,等待被人发觉、被人挖掘,杨克召则是那个与它们相联系的中间人,他将它们的灵魂、内在挖掘,用玉雕向世人展现,展现玉的那份纯粹、那份晶莹与独特。
热爱,直达心里的“岩浆”
“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玉为何如此珍贵?因为它的诞生浇灌了玉雕师的满腔热血,每一件成品都充斥着玉雕师的心血,每一寸、每一毫都是玉雕师刻苦钻研、精心雕刻、细心打磨。当然,对于玉雕这件事,光有雕刻的技艺是不足以支撑下去的,对于杨克召而言,兴趣与技艺的结合让他在玉雕这条道路上愈行愈远。
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 杨克召
杨克召出身于玉雕之乡河南省镇平县,自幼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从小就对玉雕艺术耳熟能详,也使其从小就对玉雕产生浓厚的兴趣。玉雕对于杨克召而言,即是良师也是益友,他从雕刻上学习进步、刻苦钻研,也在雕刻上寻找方向与动力。他与玉雕相邻、相知、相伴,雕刻于他而言是自然,是随心所欲。 为了将自己在那独特世界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准确的表达出来,杨克召一直都在学习,学习玉雕技艺,学习注入灵魂。在2003年—2005年这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广东省四会市天巧工作室师从高爽学习玉雕制作和设计。于2005年—2008年当中,他在广东省四会市玉鑫豪玉器厂学习玉雕设计。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追寻,他一遍又一遍地在玉雕的世界里追寻真谛,寻找本魂。对于玉雕的热爱让他一往无前,探索出常人所未知的世界和领悟。
追寻,本质艺术的“诞生”
对于艺术的理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在玉雕师杨克召的眼中,艺术源于生存的自然,源于惬意,源于巍峨磅礴。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无限的灵感遐思,用刻刀展现出自己眼中的自然、世界,使玉雕注入无限的生机与蓬勃的灵魂。
杨克召作品《深山访友》
对于杨克召而言,世界是庞大的,高山、青松、山中庙宇都是那么的引人注目。除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杨克召也喜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渺小。用刀刻画出玄妙的世界,链接未知的领域,炫彩、缥缈立于玉雕之上,灵魂在其中炯炯发光。作品《深山访友》,玉种凝透如冰,种水十足,以熟练的工艺进行雕刻,向世人展现出青松的遒劲,高山的巍峨,将自然美景雕刻于小小的翡翠之上,将美景尽收眼底,为玉雕注入大自然的灵魂。
突破,创新的艺术杨克召作品《度母》
对于雕刻而言,若是停留在原地踏步那便是玉雕师的悲哀。“只停留在一个领域的事物,对于雕刻而言是失败的”,敢于突破,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入新的元素、新的看法,形成新的世界,这是杨克召目前探索。“用不同的原石创造出非常具有意境的作品”,于杨克召而言,玉雕的雕刻随时都是挑战,随时都有创新。在传统的元素中加入五分自己的独特理解,加入五分各异的元素,最终作品成型。每次的尝试成功都让他兴奋不已。雕刻,用刀构造出独特的世界,深入其中,感受奇幻的风光、炫彩的灵魂,将玉雕活化,使其充满生机,这是杨克召的无人可敌的绝招。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