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时期,江南一带就有玉器制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较早的玉石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玉石工匠的出现,玉雕逐渐精致起来,在苏州这个百工聚集的手工艺之都,玉雕的发展演变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且至今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苏作”种类,影响着当代苏州人的生活与审美。
为了填补苏州历史上玉雕艺术系统性研究的空白,近日一部由苏州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发起的玉石著作《苏州玉雕》正式出版,将苏州玉雕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墨绿色的精装封面上刻印着传统玉雕经典的“痕都斯坦纹”,封面正中央“苏州玉雕”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如同一块美玉,值得细细翻阅品读。
“全景式”讲述苏州玉雕故事
该书全面叙述了苏州玉雕的起源、发展背景、盛况、特色以及在玉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改以往关于苏州玉雕的零星记载和研究,全景式再现了苏州玉雕的历史面貌。
此书的撰写计划始于2016年。“玉作为器物,不仅代表了一种杰出的手工艺,更承载着一份淡泊的文人情操,象征一种精神深处的桃源胜境。”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马建庭认为,苏州玉雕无论在过去抑或当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苏州玉雕至今没有一部系统性的研究著作,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一开始,马建庭打算从当代影响苏州玉雕的优秀人才着手,即21位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通过对玉雕艺术家从艺生涯的记述来呈现苏州玉雕行业的整体状态。“后来发现这样的内容略微有些单薄,便将著作的内容拓展至苏州古代玉雕史以及当代玉雕发展部分。”
同年,为争取苏州玉石雕刻厂老艺人的支持,马建庭召集老艺人举行了一场座谈会。会上,老艺人们纷纷表示,将毫无保留地为著作提供帮助与支持。于是,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迅速组建了编委会,邀请姚永强、刘莎、李晓玲三位在苏州传统工艺以及苏作文化上有着深厚积累的作者执笔此书。历时5年,他们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实地走访调查苏州历史古迹、馆藏文物、零散档案以及老中青三代玉雕师,把苏州玉雕各个时期的史实丰富起来,图文并茂地记录下苏州玉雕真实面貌。
翻开书篇,该著作按照时间顺序将苏州玉雕的研究分为“古代苏州与玉”“古代苏州代表性玉雕艺术家”“苏州玉石雕刻厂”“当代苏州玉雕的市场版图”“当代苏州玉雕的传承与发展”“苏州玉雕的品类及特点”“当代苏州代表性玉雕艺术家”七个章节,主要分为古代苏州玉雕和当代苏州玉雕两大部分。通过梳理古代脉络,让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玉雕文化、技艺传承与创新;通过对当下的记录,留存苏州当代玉雕匠人珍贵资料,这也是对玉匠精神的延续与宣扬。
填补苏州玉雕系统性研究空白
苏州玉雕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但如今只能在部分史料中寻得部分记载,尚未有系统成书的著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填补苏州玉雕系统研究的空白,记录并系统归纳苏州玉雕的资料,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苏州玉雕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主要撰稿人,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姚永强告诉记者,文稿的撰写工作实际上比他想的难得多。
此书主要从三个层面对苏州玉雕进行阐释解读,首先从吴地文学、文人书斋、吴门画派、苏式生活、工商文化等方面总结了明清时期苏州玉雕达到极盛的人文和经济背景;随后,书中概括介绍了苏州玉雕特点以及治玉行业的风云人物。其中,书中以苏州玉石雕刻厂为基础,详尽介绍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当代玉雕的发展历史。这一段历史,也是书中最难考证的部分。
“我们在查找关于苏州玉石雕刻厂的历史资料时发现,目前流传下来的一手文献资料所剩无几,大部分资料都在20世纪90年代初改制时期消失殆尽,只剩下一本《苏州玉石雕刻厂志》。”姚永强说,当他们找到这本厂志时非常高兴,后来发现这本厂志中记录的数据以及资料不仅残缺还错误百出。“厂志记录了1956年合作社成立至1982年苏州玉雕厂进入蓬勃发展的史料,但这些残缺的材料根本无法形成系统完整的编年史。”
为了佐证这段历史中的真实信息,编委会成员决定通过走访早年进入玉雕厂的老匠人,以口述的方式勾勒出一段由弱而强、由盛而衰的真实厂史。“所幸最早进入玉雕厂的一批匠人如今仍然精神矍铄,为我们还原佐证这段历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姚永强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古代苏州与玉”这一篇章中,撰稿人并未完全按照历朝历代脉络阐释玉雕发展历史。据著名学者王稼句介绍:“苏州玉雕历史发展脉络在某些朝代缺乏扎实的史料依据,撰稿人选择了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并未完全按照编年体的方式来整理苏州玉雕的历史,主要突出苏州玉业曾经的辉煌。如若后期有更详实的史料,希望能补充到修订本之中。”
重现江南文化中未被记录的珍贵片段
苏州玉雕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特色的形成与苏州文化有着极大关联,尤其离不开吴地文学、文人书斋、吴门画派、苏式生活等江南文化的影响。
“可以说,江南文化孕育出苏州玉雕,《苏州玉雕》也是对江南文化研究的补充。”姚永强说,5年前,他还是一名媒体工作者,那时接触了很多苏工苏作,大部分工艺有相关的研究书籍,唯独苏州玉雕存在资料缺失的问题。“后来我受邀为《苏州玉雕》撰稿,也是因为当时从事媒体工作,我认为自己有一定的义务与责任,将江南文化中缺失的这一部分完善起来。”谈起写作初衷,姚永强感慨,虽然花了5年时间,但是书中仍有不少无法详尽叙述的内容,希望能在今后进行完善补充。
即便如此,《苏州玉雕》对于玉雕行业的研究发展来说,仍然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它贯穿了古今,让更多人了解过去与当下,展望未来,书中不少记录当下的内容,如今依然可以在现实生活里寻得踪迹,这些当下的真实也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姚永强补充道,对于江南文化而言,苏州玉雕既是一种造型艺术,还是跨越时空传播江南文化的媒介,它承载着从古至今江南人民文化依托与特殊情感。
如今,该书将玉文化重新放进江南文化里去考量、审视、观察,也能够让人们重新了解江南文化中那些弥足珍贵却没有被历史记录的片段。
(原标题:领略造型江南里的“美玉流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