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为器  问道于天

取乎道而凝以法,继而施于术终形诸器。纵观世间,由天至人,包罗万象,莫不是道法术器。反之亦然。

万物不能视己,若欲自观,惟有借助于其他。天地视己,以人为佳器,彰显大道;人欲知“我”,惟有以物为器,问道于天。所谓问道,表面看是人化归于自然的探索过程,而实则是人希冀了解自身的自我拷问——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复归何处?此种拷问,一生之中,必会发生。故王一卜以玉为器,操治玉之术,由术悟法,向天问道。

此次王一卜个展中的玉雕,无论青、白,皆以其新悟之“曲水雕”法,或拟摩崖之态,或循光影之理,造作成佛,可谓王一卜近年来问道之贯穿与结晶。

王一卜治玉,从偏爱佛造像,至专注于佛造像,经行多年。儒释道三家根植于中华大地已两千余年,其存在及传播虽各有波折,但历时漫漫,其文化传统早已融入国人血脉。王一卜治玉之初对于佛造像的偏爱,盖源于此。

至于抉择专注,则在近年来一路走访、观摩各地石窟摩崖、寺院、史馆之后。尤其摩崖造像,集天作与人造于一体,令其感慨触动。同体为石,那么玉石可否替代石窟,成为缩小版的摩崖呢?王一卜开始模拟摩崖造像风格与质感,以玉为器,向天问道。白玉观音《水照云天》、飞天礼佛《云深不知处》等,皆为此等问道之作。

然而与以往模拟的摩崖质感造像亦有不同。此次是于摩崖天人合一的道法概念之上,又加入了技法的循理自然,亦即其新悟的“曲水雕”法。

曲水雕,顾名思义,即似水波及水流一般无有定势的不规则雕法。道家云:上善若水。儒家亦以“见大水必观焉”为君子准则。足见将水与玉相结合,是王一卜欲了知自我的又一次“野心”之举——因此二者皆有德,且世间之德,以水为大。关于此,其本人曾自述:于玉德之中,融入水德,是我的一点私心。

于是我们看到,在诸等庄严的佛造像之上,传统的“曹衣出水”式的飘逸衣纹,更加逐水一般,圈圈涟漪而荡漾,在遵循定式之中,出现了不定式的惊喜,宛如自然之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之“习”,乃践习也。曲水之法,师法于自然,贯之于术,见习于器,又以器,自问于天。王一卜如此往复,不亦说乎。

而光影的主题,亦是从王一卜以往的作品,延续至今。光,以色现空,其透明效果若遇白玉,则于视觉差异性上,不若青玉。故而此次展览中,王一卜以一系列青玉佛造像作品,展现了这一语境的探讨。其佛造像,或整体打薄,或局部薄透,光随时移,影随光变,于三维空间里感知四维变化,在静态之中凭空生起动来。光影的探讨,除却视觉上的变化之外,更多却是让时间显形的方法。

与“摩崖”造像一样,王一卜此番作品与以往光影探讨最大的不同,亦是加入了“曲水雕”法。一道道自然生变的水状线条,或似逐水,一波紧着一波;或造梯田,逐阶而行;或营造凹凸相衔之感,生出肥硕空间;或如沙上行锥,划痕深入;又或拟檐壁流痕,如泪似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在没有“曲水雕”般的技法突破之前,王一卜的玉雕尚属于抽象概念上之问道,而在“曲水雕”诞生之后,其问道则显得具体而完善许多。亦如其人,将思维落在了实处。混沌现出具象,则为天地万物;思维若落于实处,则自然生出自我的一方天地。

展览现场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展览作品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image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image

image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