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六子珠宝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郭建军从事玉雕行业已有20多年。擅长圆雕、竖雕、镂空雕、高浮雕、薄意雕等雕刻工艺。他是国家级技艺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技术专家等。

image

学艺——超越自我

郭建军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受父母的影响,他从小就对木雕感兴趣。上学时,其他同学在认真听课,他总是偷偷拿着卷笔刀在木桌上描绘花草鱼虫。即使他受到老师的惩罚,他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18岁时,郭建军进入社会向老师学习,很快在木雕行业成名。然而,这个小村庄无法锁定男孩的梦想。思来想去,他一个人南下珠海。就在他即将展示自己的雕刻技艺时,现实让他大受震撼——在一次交流会上,一位同事用手掌大小的材料雕刻了亭台楼阁和数百个汉字。郭建军被他的精湛技艺震惊了。

“我以为自己技术过硬,却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段经历让郭建军坚定了学习的决心。因此,他毅然离开工作,前往北京中山大学继续深造。他花了两年时间来换取扎实的艺术和设计知识。这为他后来的雕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广州看望朋友时,郭建军被那五颜六色的翡翠深深吸引,于是不顾一切地转行到玉雕界。为了尽快熟悉玉雕技艺,郭建军每天都要在座位上坐上10个小时熟悉玉雕制作手艺,他的手指很快就被玉雕工具磨成了厚厚的茧。

image

转行不仅需要改变雕刻技术,更需要更新设计理念。玉石材料有自然的线条,这就要求在设计作品时要顺应潮流,而如何突出材料特点,避免缺陷,真正考验着雕塑家的努力。郭建军另辟蹊径,求助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学者,踏踏实实的学习玉石材料雕刻的基础技艺。当专业的设计理念与雕刻技巧碰撞融合,他的刀下作品焕发出不同的光彩。

在雕刻行业,各种痛苦在所难免。如今,郭建军的拇指上仍有穿针穿透指甲的痕迹。这些血汗凝结成深厚的雕刻技艺,帮助他获得了各种奖项和荣誉称号。

image

创新——变废为宝

30年来,郭建军最大的感慨就是每一件材料都有价值,工匠的责任就是通过创新来凸显这一价值。秉承这一理念,他一次次把别人眼中的“浪费”变成了珍宝。

2006年,郭建军高价购买了一块翡翠原石。但是,切割材料的质量很差,不能满足首饰的要求。别人劝郭建军放弃时,郭建军有了主意,把这块玉雕成了“甲鱼鹌鹑汤”,在市场上大受好评。

市场上,原来的玉镯只能卖100元,但经过加工后,有人出价18万购买。巨大的价差让郭建军意识到了创新的价值。因此,他开始留意各种玉石材料,打造业内著名的“翡翠团圆宴”,获得天工奖最佳创意奖——这个奖项被誉为玉雕界的“奥斯卡”。

image

郭建军的另一部杰作《凤爪》也与创新密切相关。当时,一家玉器店的工人正准备把废料扔进垃圾箱。郭建军看到后,把它们拿走,雕成四对黑鸡爪。当他把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展示给同行看时,玉器店老板亮起了眼睛,掏出近5万元将其全部买下。

image

在实现了材料的价值提升之后,郭建军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创新——工艺创新。传统玉雕强调整块成型,不仅增加了加工难度,而且造成了角料的浪费。郭建军发现这一问题后仔细钻研,最后将木雕于与玉雕的技艺相融合在玉石材料上运用榫卯工艺进行雕刻,填补了行业空白,解决了这一问题。

image

传承——培养徒弟

几十年来,郭建军不仅注重自身技艺的提升,更注重培养学徒,“只有不断传承,才能是一门技艺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近年来,他通过网络直播、上门授课等方式培养了130多名徒弟,其中不少学徒得到了各类技术专家的认可,更有许多弟子成为二级技师和助理工艺美术师。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