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者,流溯万古之苍苍华夏,骨韵清奇而达雅;温润养性而比德;滴尘不染而上善。

佩玉者,体貌安闲;爱玉者,尚善无伤。溯源之于猿人以玉凿斧也,旧石器之海城小孤玉斫之器;及至红山第一龙,以至河姆渡璜玦珠管;浪渚之鸟鱼禅龟焉。玉,取之自然,成社稷之理治,是为东方精神之物化;中华文化之精粹。

道之崇玉自古迄今,玉为天地之生命;自然之精华。道之视玉为通灵祥物而能羽化登仙也。亦视其为阳物之精,祥瑞之征,延年而瘗葬;避祸而纳福者也。玉与佛善为缘,玉为法华七宝,玉雕佛陀观音宝相,莲花法轮圣物,众生开光请器以纳吉。玉结天地精气之象,承人神灵通之缘。

《山海经》有载,密山丹水之源,产五色玉膏,黄帝喜以为食,天冥神鬼亦啖之。

《本草纲目》载:“玄真者,玉之别名也。服之令人身飞轻举……”以玉石为屑,性味甘平 ,除胃热 ,解烦渴;润心肺,助声喉可令滋养五脏而轻身长年。

禹凿龙门至幽邃空岩不可行也,负火而进见豕犬,衔珠行吠于前,禹不辩昼夜,行十余里豕犬皆化人形身着玄衣,又见蛇身之神,示之八卦图,有八神伺图之侧。禹询其为华胥之子,方知圣子为羲皇之身。其蛇身之神,赐玉简以授禹,助禹度天地定水土。

诗经有句: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巧笑之瑳,佩玉之傩;白茅纯束,有女如玉;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慨叹中华文化之滥觞皆与玉石结缘哉。

探玉之源,质分软硬,软有和田,硬有翡翠玉髓之别。翡翠质地坚硬,色泽璀璨;侠义有者玉髓,有或石髓,隐晶质变而呈钟乳之状。

新石上古,昆仑玄真,秦皇初名昆仑之玉,后因产地而名于阗,直至清光绪九年命为和田。玉器开之夏商两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及至两宋风靡而波及皇室民生。乃至明清以玉为文,惊巧夺天工之大禹治水、子冈图牌。和田美玉色分白黄青碧;米达洁白无暇,且末韵而有致,籽料沁色带皮,和田质地温润而光泽柔美。玉结君子之灵,而散士人德行之气,儒家自春秋崇玉而物化,“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实为汉文化之元素,华夏文明之雅韵。

道夫君子守身以德比玉,温文而典雅也。

梅亦风清书画作品: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