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是寻常生活中并不十分起眼的生活用品,然而,在寻常之处,往往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生活品味与审美情趣。梳子的种类繁多,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甚至不用的功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选择,而玉梳,当然也是其中一种。
玉梳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玉梳的造型已经称得上美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工艺更加成熟,用料也十分讲究。而今,玉梳从用料到工艺,再到风格,都更加多样化,除了带有当下时代的审美趣味之外,更融合了创作者个人的艺术与情感表达。
此次我们要介绍的两把玉梳皆来自扬州玉雕中青年代表冯钤,冯钤的作品以杂件类和动物类为主,擅长将动物题材与玉雕创作相结合,在实现作品型、色、意和谐统一的同时,也将生活、自然、艺术巧妙地融于作品中。
图/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 冯钤
作品《碧玉亭亭玉立梳》,以碧玉雕刻而成,造型精致小巧,梳齿间隔适宜,不疏不密,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浮雕一只亭亭玉立的蜻蜓,双翅纤薄,轻盈柔美,作者匠心巧用,借一抹褐色俏雕为蜻蜓的眼睛,栩栩如生,妙趣天成,有画龙点睛之意。一枝荷花悄然静立,可爱的花苞带着几分羞涩,而碧玉清雅沉静的色泽如一汪湖水,清澈静谧,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冯钤 碧玉婷婷玉立梳 8.1×4.5×1.2cm 55.5g
而蜻蜓亦有“情投意合”之意,赋予玉梳百年好合之美好寓意。梳子虽是寻常之物,但是经由作者的奇巧构思,令作品成为生活中的灵趣点缀。
而另一件作品《碧玉雁型梳》,整体取大雁的造型,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呈现,大雁呈卧姿,隆起的背部以柔和的线条勾勒,微微翘起的尾巴灵动可爱。作者对大雁身姿的表现较为写意,头部则写实刻画,沿玉梳的一端,只见曲颈优雅,嘴巴微张,双眼圆睁,尽显柔光。
冯钤 碧玉雁型梳 10.3×4.2×1.0cm 55.3g
作者在玉梳中融入鸿雁这一意象,并非仅仅取其造型,更有深远的文化内涵。鸿雁作为候鸟,每年随着季节迁徙,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鸿雁亦是“书信”的代称。
《汉书》记载:“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成为书信和信差的代称。
此外,鸿雁的意象也常见于诗词中,如“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又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鸿雁代指书信,久盼不至,引起相思之情,忧思之绪。
作者借鸿雁这一意象,取其型的同时更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融入作品中,与此同时,梳子在古代亦有“定情”之意,所谓“结发同心,以梳为礼”。此时,作品中的鸿雁便成为爱的信使,向意中人传情达意,岂不妙哉!
一把小小的梳子,不仅兼具玉石之美、工艺之美,同时充满自然妙趣与文化底蕴,如此的创作将玉雕艺术与寻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令我们看到作者借由玉雕创作赋予寻常生活的美感与情趣。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