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璞玉,众说纷纭。
王应麟在《三字经》提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他认为,人生如璞玉,需要用心雕琢,才能绽放出夺目的风华。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又提倡无为思想,他主张一切随缘,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天然的本性,不人为干涉,最终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块璞玉,我们到底是该雕琢,还是坚持无为的天性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人生,只有经过适当的雕琢,才能赢得一种美好舒适的生活。但如果费尽心思的钻营,苛刻地改变自己,又往往会过犹不及,扭曲了生活本来的美好和质感。
古今中外,那些名垂青史的人们,哪一位不是巧妙地把握了琢玉与无为之间的平衡点呢。
被郭沫若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古代大文豪蒲松龄,在博览群书十年寒窗的苦读后,却屡屡遭遇名落孙山的沉重打击。接连四次榜上无名后,他放弃了刻意地雕琢,选择随缘自适的无为人生。凭借多年潜心学习积累下的知识,他著书立说,终成名家,为世人留下了一部奇书——《聊斋志异》。
琢玉,使得蒲松龄拥有雄厚的文学功底;随缘,使得他将毕生所学酣畅淋漓地挥洒而出。还有孔子,还有李白,还有郑板桥,皆是如此。
反观当今红尘俗世中的我们,有些人,为了雕琢人生,获取功名利禄,苦心钻营,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拔苗助长,竭泽而渔。有些人,为了随缘,选择消极堕落,不问世事,鄙夷一切物质。
这两种做法,其实都不可取,都是比较偏激的人生抉择。琢玉,并非一味地钻营,过度地追求完美和极致。随缘,并非不问世事,看淡一切,消极厌世,潦草地度过一生。
璞玉人生,随缘自适。只有把握好两者的平衡点,在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同时,也不忘泰然处世,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如此,方能——遒劲峭拔地琢玉,飘逸俊丽地随缘!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