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论玉之道,今论道之玉。两者颠倒不可并论,若镜花水月虚实之境,俯仰不同。
      夫道者,玄黄之母,先玉而存,有极之先,无极之初,亦称玄牝造化。苍海承其本性,生化万物,其意不可妄度。桑田之始,灵玉初孕,遗之后世,人多以补天之石命之,元古孕生,与众生之初混成一纪,亲若一体,难分伯仲。

image

独山玉作品《至境清凉》.刘源远

然玉之质美,人之所爱,非图其表,实亲其善。精光内蕴,寿同天地,亦暗合世间修行诸法之妙。其内有大雅,不可名说,善者得其真,智者循其妙,贤者合其志,庸者赖其养。有证悟不同者,盖因智慧相异,趣舍万殊。

因玉悟真者寡,体悟参差者众,所谓体道有先后,道性分阴阳,皆在玉中藏,大道通天地,心映万千像。心性博大,便可体道知玉,达相谐之境。

image独山玉作品《一品清廉》.刘源远       

自然万法荟聚一石,耐得琢磨,颠倒而不乱者,便可微知究竟,意笃而玉成。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