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玉”“执身如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形容玉石的诗词着实体现了中国人的玉石情结。从古至今,玉石以其稀少、美丽的特点,受到人们的追捧。近年来,尽管人们买玉、赏玉的行为没有太多改变,但在诸多媒体报道中,围绕玉石的话题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玉石产地买到了质次价高的“闹心玉”。

“闹心玉”分为两种,一种玉是假的,一种玉买贵了。在如今的市场调查中发现,早些年由玻璃、树脂做成的假玉,已经在正规的玉石市场中难觅踪迹。真正让消费者闹心的,反倒是那些贴了诸多鉴定证书标签,却标价虚高的真玉。

说到标价虚高,一些人会用“黄金有价玉无价”来反驳,可当同一块玉石被鉴定出3000元和300元的价格时,相信任何一位消费者都不会满意。

而反观鉴定证书,则成了定价虚高的帮手。原本只能作为真假依据的证书,却在商家口中变成了“高档”“名贵”“有国家认证”的代名词。从实际情况来看,同为A货,不同玉石的细节差异却让价格出现了天壤之别。

玉石能不能有准确的定价?这种情况实现起来或许有些难,这不仅是由于每一块玉石都如同人的指纹一般存在差异,更在于不同的消费者对于玉石的喜好程度与价格接受程度有所不同。

那么,消费者就该接受正规玉石市场的虚高标价吗?恐怕也不应该。借助不透明的定价体系与消费者对玉石商品的不了解,一些不良商家大做一锤子买卖,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抹黑了地方旅游经济和玉石市场。

那该如何减少甚至杜绝玉石交易的价格虚高问题呢?当下比较合适的办法就是,在权威的分级标准下,玉石价格回归到相对合理的区间。

前景可期,但过程必然曲折,在形成规范合理的玉石交易价格参考之前,相信还会存在大量的价格欺诈问题。而对于广大玉石消费者来说,在形成规范合理的玉石交易价格参考之前,还会存在大量价格虚高问题,找准自己心爱的玉石还需擦亮眼睛,毕竟那张鉴定证书,并不是价签。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