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中华玉网 [登录] [注册]
  • 资讯
  • 画报
  • 人物
  • 商品

潘秉衡

证书查询
潘秉衡(1912-1970),河北固安人。十四岁起开始学习玉雕。历任北京第一玉器社艺术指导、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协会员、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监事、北京市工美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荣获北京市“老艺人”称号,1963年出版了《潘秉衡琢玉画稿》。1962年中国美协举办了“潘秉衡琢玉展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手工艺人举办个人展览。他的很多作品不仅列为国宝,而且被法国巴黎卢浮宫、美国费城博物馆、日本名古屋博物馆珍藏,为世界艺坛所瞩目。因其技艺精湛,被推为“北玉四杰”之首。 ... >>>
  • 最新新闻
玉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几千年以来不断地发扬和传承,探索和积累,形成了很多区域性的派系。我们总结了国内五大流派、五大雕工、五大区域,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玉雕的区域、流派、风格、工艺等。...详情
内容来自
  • 姓    名潘秉衡
  • 拼    音PanBingHeng
  • 年    龄111 岁
  • 户  籍  地河北 廊坊市 固安县
  • 任职机构北京第一玉器社
  • 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巧匠
  • 师    承吴梦麟;王彬
  • 擅长材质和田玉,翡翠,其它
  • 擅长题材人物,器皿
  • 头    衔北京市“老艺人”称号 ;“北玉四杰”之首

潘秉衡(1912-1970),河北固安人。十四岁起开始学习玉雕。历任北京第一玉器社艺术指导、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协会员、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监事、北京市工美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荣获北京市“老艺人”称号,1963年出版了《潘秉衡琢玉画稿》。1962年中国美协举办了“潘秉衡琢玉展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手工艺人举办个人展览。他的很多作品不仅列为国宝,而且被法国巴黎卢浮宫、美国费城博物馆、日本名古屋博物馆珍藏,为世界艺坛所瞩目。因其技艺精湛,被推为“北玉四杰”之首。

三十年代致力于薄胎玉器的研究,并发明了套料取材法。后又研究成功玉器薄胎压金银丝嵌宝石技艺,人称“金镶玉”,是我国玉器工艺史上的创举。

潘秉衡(1912.3-1970.8) 直隶(今河北)固安人。十四岁起从事玉器雕琢工作。曾任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市政协第三、四届委员、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监事、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名誉委员兼副理事长。

1926年从事玉器雕琢,潘秉衡与其子潘德珠1930年致力于薄胎玉器的研究,并发明了套料取材法。后又研究成功玉器薄胎压金银丝嵌宝石技艺,人称“金镶玉”,是我国玉器工艺史上的创举。1940年后致力于人物创作。1954年后,历任北京第一玉器社艺术指导,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55年获北京市老艺人称号。 

潘秉衡琢玉讲究“俏色”,玉器行业有“一绝、二俏、三花”之说。潘秉衡做过一件手拿双剑的《白娘子盗仙草》的玉雕精品。他雕刻完这件玉器进行研磨时,白娘子的脸上竟然磨出了一块黄斑。面对这样的瑕疵,一般人可能顺势就磨掉了,但潘秉衡端详片刻顺手做了一朵灵芝,咬在白娘子的嘴里。原本的瑕疵竟然成为点睛之笔,让人物神态与故事主题更加协调自然,这种非常人之灵性和技艺,简直出神入化。

潘秉衡另一大成就是在传统薄胎技艺的基础上研制出胎薄如纸的玉器。他还改革在玉器上镶金丝、嵌宝石的传统技艺,攻克了该项工艺原来不平不牢的缺陷,使之成为著称于世的绝技,也因此赢得了“金镶玉”的美誉。1955年,潘秉衡荣获首批北京“老艺人”称号。1957年应聘为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负责首都玉器行业的设计和技术指导,同年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2年春节期间,中国美协和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潘秉衡玉雕展览》,引起轰动,其作品被誉为“巧夺天工”。1960年中国美协为其出版了两册《潘秉衡琢玉画稿》,开创了我国手工业艺人著书立说之先例。1970年8月潘秉衡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

猜你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