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至今尚未科学地发掘到唐代的皇陵,以及高级别的陵墓,所以没能找到足以标明唐代玉器最高制作水准的玉器,这对于唐代玉器的研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果从所见到的具有鲜明李唐时代风格的传世玉器以及出土器来看,对于唐代玉器的用刀特征还是能够存一个基本的认识的。
唐代玉器的阴线常见刀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粗阴线。粗阴线的表现特征与殷商的阴线近似,但不完全重合。殷商阴线的用刀特点是轻入轻出,呈橄榄形;
唐代粗阴线的用刀特点是重人轻出,呈鼠尾形,由于琢玉的砣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唐代的粗阴线在质感上没有殷商的硬;
唐 阴粗线
第二种是细阴线。唐代的细阴线很有特点,短线经常用来作为辅助的纹饰填充线,填充在长阴线勾勒的纹饰中间,同时又用于装饰玉銙斜的边围,在枯燥乏变的短线阵中,每条线依然排列整齐,行刀规范,没有显示出丝毫的浮躁与不耐烦(见图),这是唐代阴线用刀的特征,与后世的阴线以及仿品有着明显的不同点。
长线则用来琢饰纹饰,线条流畅自然,带有很强的弹性感,可以直追战国。长阴线多用于玉梳背的花卉、玉銙人物的飘带等纹饰上,轨迹完全是难度很大的大小弧形连接,很少见到直线。
唐 细阴线
唐代玉器用刀的另一个特征是直接继承了汉代的深浅浮雕制作,并形成了足以代表本朝工艺特征和美学认知水平的风格。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唐代的云纹把杯,通体浮雕云纹,深度介于深浅浮雕之间,明显继承了汉代的浮雕刀法风格,只是缺少了汉代的那种强劲而霸悍的气势。
浮雕经常使用在唐代的玉带銙上面,表现出的工艺特征是地子处理得很平滑,纹饰的转折处圆润顺畅,没有碎手的感觉。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唐代的白玉梳背,在厚度仅为0.2厘米的薄玉板上,竟然两面均用减地隐起的方法雕出双凤纹,可以想象出实施这种工艺的技术难度。
唐代能够佩戴玉头饰的妇女肯定是贵妇,对玉梳背、玉步摇的基本要求一是玉质要上佳,二是规格轻而薄,这种玉头饰的厚度基本上都在0.2厘米左右,不管是用阴线,还是用减地隐起,都要在施以精雕细琢的基础上,尽量减轻重量。
所以唐代的玉头饰,尤其是玉梳背,绝大部分都可以显示出精品的制作水平。
青玉鸟衔花佩 唐
青玉花鸟纹钗 唐
青玉镂雕飞天(唐)
青玉执壶胡人带銙(唐)
唐代花卉纹玉梳背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