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春秋历经几千年,古代玉器雕琢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别具风格的大戏,历朝历代都有可圈可点的佳品涌现出来。广泛的私人收藏是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共有的喜好和特色,因此民间市场交易的蓬勃带给大家鉴赏古代玉器的良机。我们应记住,玉器是极具历史时代风格的产物,但是这个收藏市场的货品又历来良莠不一,吞噬了无数的人生财富,慎重的态度是多在这里看,细端真伪。下列藏品源于“古天一”玉器专场。
▼西周 玉鹿 高4.4cm 161,000 RMB
黄褐色玉鹿,为西周时期的典型器,具有鲜明的西周风格。玉鹿为扁体片状雕刻,局部有沁色,呈站立状。树形长角粗壮,臣字形大眼,大耳,短尾,体态丰润,蹄趾明显。体肌以两道圆弧线表现,简练明快。玉鹿早在商代就已出现,主要有鹿头形玉饰和鹿形玉佩两种。到了西周时期,新出现了鹿角高大的玉鹿造型,这件玉鹿即为此时期的典型作品。此玉鹿光素无纹,仅以几条简洁的轮廓线,区分开躯体和四肢,造型气宇轩昂,姿态优美,具有蓄势待发的动感。玉鹿嘴部有穿孔,此玉鹿时代特征明显。
▼西周 青黄玉兽面纹璜 长14cm 782,000 RMB
青黄玉质,作神兽纹璜,雕工有明显的“一面坡”特征,为西周琢玉风格。此璜的雕琢特点是其纹饰先琢一垂直的细阴线,再在此阴线的外侧隔开一条阴线的宽度斜琢一宽线;宽线深的一面出垂直陡棱,它与细阴线间的空隙遂成为一条阳文线;宽线浅的一面与器表面相交处出硬棱;宽线与细阴线的沟底都磨光。这种雕法利用平面、斜面、阳线、阴线在把玩时反光面交替变化闪动造成丰富的装饰效果,是西周中期新出现的特点。此玉璜的厚度均匀,边棱陡直,表面及线的底部都磨得很光平,表现出很高的雕琢技术水平。
▼汉 青白玉小翁仲 高3.3cm 115,000 RMB
玉翁仲是汉代辟邪三宝之一,其他为:玉刚卯严卯、玉司南佩,是汉代玉文化的典型代表。玉翁仲刀工简练,尺寸较小,体扁长,为半圆雕。翁仲造型简单,用了了几刀就表现出了冠、头、胡须、双臂和上下身;以阴刻线饰双目和口;腰间以两道粗横弦纹,表示拱手;着长袍,直立正视。其包浆滋润,玉光内蕴,刀法婉转流畅,工艺精湛,于玉翁仲腰间横打穿孔,实属汉代人物玉雕的珍品。
▼汉 青白玉蝉 高6.6cm 69,000 RMB
▼汉 白玉蟠螭纹剑璏 长6.8cm
玉剑璏具有汉代风格。璏面浮雕蟠螭纹,身形矫健,蟠螭的头部伸出璏面,类似“出廓”效果。螭龙纹是汉代玉剑璏上经典纹饰,有高浮雕、浅刻、透雕之分,这类出廓螭龙纹玉剑璏形制亦属于汉代玉剑璏的典型样式。
▼秦 玉蝉 长4.5cm 138,000 RMB
玉蝉满红沁,形近椭圆形。玉蝉双眼细长,近边缘呈凸起状,刻工以细细的阴刻线刻画羽翼,颈部以几何纹装饰,具有“秦式玉器”特征。玉蝉中间脊背凸起,两侧则呈斜坡状下滑。蝉头顶端至尾尖有穿心孔,可作佩戴,应为当时组佩其中之一。整器沁色优美,纹饰特殊。玉蝉以汉代居多,汉以前玉蝉较为少见。
▼秦式龙纹玉觿 长8cm 138,000 RMB
此玉觿形制、雕工、纹饰具有典型的“秦式玉器”特征。玉觿为龙头造型,半月形器身上施以方折回转的细阴线,组成几何形状的各式纹饰,整体纹饰较为抽象。细阴线折角方硬,近九十度。这种几何形状的方折纹饰及抽象龙头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秦式玉器独一无二的纹饰特征。工艺方面,秦式玉器流行较浅细的阴线刻及透雕,没有浮雕,圆雕求形而不求工细。同时,秦式玉器在镂空、钻孔、切边、开口、研磨、镶嵌等工艺方面也有自身特色,镂空多见方折硬角的几何形状,例如此玉觿龙头部分的镂空形状。
▼明代 青黄玉素琮 高6.3cm 69,000 RMB
▼汉 白玉勾连云纹环 直径8.3cm
白玉质地,质洁白温润,沁色略及。规则的圆形,通体纹饰,工艺精巧,打磨圆滑,尽显古朴浑厚。对于玉璧与玉环的区别,现在一般将那些孔较小的玉器,称为玉璧,孔部明显大于体部者称为玉环。此玉环造型规矩,具有汉代的工艺特征;精美得当,其精巧之雕刻,优质之良材,整体舒展流畅,稳重大方;其造型对称,简约精致,如行云流水般,一气而成,显示出时代的审美匠心与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
▼良渚 玉勒子 长3.8cm;长3.1cm 299,000 RMB
▼战国 龙纹玉勒 高3cm 149,500 RMB
玉勒精致小巧,局部布满游丝状红沁,中间微微束腰,呈喇叭形。玉勒中部饰两道弦纹,分成上下两组主体纹饰,满雕变体蟠螭纹,雕工细致,螭龙纹有规则的分布排列,看似杂乱,实则有序,具有战国时期琢玉风格。
▼元代 玉雕双穿耳螭龙杯 高5.5cm;长16cm
黑沁灰玉种,极尽工艺之能事,此器造型精细,规矩有度,一丝不苟。其雕刻华美,既有着原始的朴实,又是高超的雕刻,让人感觉气势之磅礴。质地别致,施刻螭龙造型,精巧又不失大气;器形精巧,整体工艺精妙古朴,是一件难得佳品器物。杯身侧镂雕两螭龙。螭龙伏于杯沿,头抵杯口,做窥望状,螭龙身体弯成弓形,四肢紧扣杯壁,琢磨细腻考究,制作精湛。螭龙矫健,双目圆瞪,炯炯有神,劲力十足,动态传神,雕工十分高明,不失为一件写意十足的大气作品。
▼西周 青黄玉琮式勒子 高3cm 57,500 RMB
▼ 汉 玉剑珌 长4.8cm 57,500 RMB
▼明代 黄玉鹅 长3.5cm 218,500 RMB
黄玉雕刻,红沁依附,黄玉鹅,圆雕施就,栖息卧状。鹅颈部弯曲,头与背相连,形态温顺恬静。雕刻工艺与玉质完美结合,更有美沁遍布,观之现出迷人的视觉感与艺术感。比例得当,大小适宜佩戴。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颇是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此物作品,出色的工艺,令鹅之造型恰到好处的得到呈现。其玉质紧致,沁色动人。鹅之曲颈而栖,优美自然,双目炯炯,鹅体态盈润丰满,十分灵动。整体造型优美生动,线条流畅,丰感柔美,寓意高洁。
▼汉 青黄玉谷纹璜 长15.5cm
青黄玉质,间有褐色沁斑,呈弧形扁平体,器型较大,制作规整。双面雕,两侧边缘线凸起,两端有对称的脊牙,中部近外缘处琢有对穿小孔。玉璜两面均满饰凸起的谷纹,排列紧密有序,颗粒饱满,大小统一,地子碾琢平整。此玉璜谷纹以去地浮雕法琢成,具有汉代玉器谷纹特征。玉璜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后期也用于组佩的主要构建之一。
▼汉 白玉云矩纹剑珌 长5.8cm
汉代风格玉剑珌。剑珌是剑鞘端的制品,流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剑珌一般为直身、体圆、较厚,早期光素无纹,至后来逐渐出现了有兽面纹和卷云纹等饰之剑珌。本件剑珌,玉质绝佳,光美润丽,长方形对半中脊隆起,横截面呈菱形。玉色透美,有洒金沁,束腰有孔,饰以汉代典型的云矩纹,雕刻之纹予人活泼灵动感,工艺富时代性,整体显现汉代特征。整器雕工精湛,线条流畅,富立体感,抛光完美,体现出优美工艺。
▼秦 青黄玉龙纹觽 长8cm
此件玉觿具足“秦式”特征,其首如龙而尾尖,其似象牙玉璧之造型。玉质莹润,色泽厚实;线条优美,光丽动人;雕工精细,风格规整;其古雅温润,动人心弦。整体沉稳端庄,雕刻明快,时代气息突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玉件。觽,古代佩饰之一。《说文解字》:“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早期觿为一种工具,后来以玉制觿,逐渐失去其原始功能,成为象征的佩饰件。《说苑·修文篇》曰:“能治烦决乱者佩觿。”可见觿在古人眼里,有治烦决乱之意。
▼汉 谷纹玉环 直径6cm
汉代风格玉环,形制规矩,内外圈边缘均凸起,双面施工,满饰谷纹,颗粒密实饱满,局部可见明显的褐红沁。由于经过长时间盘玩,加之自然氧化,玉环皮壳早已温润油亮,沁色丰富古雅。
▼古白玉琮 高4.6cm;6.3×6.3cm
▼石家河文化 黄玉玦 高3.7cm;长3.9cm
此黄玉玦形制特殊,呈椭圆扁平状,器身琢有两道弦纹。玦的缺口狭小,且边缘线条锋利,区别于常见的玉玦造型,具有石家河文化特征。石家河文化是在屈家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阶段至夏代统治的前期,曾一度称为“青龙泉三期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更具这种文化的代表性,故考古界统称之为石家河文化。分布地域较广,遍布湖北全境,延续时间也较长。石家河文化时期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雕刻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
▼春秋 青白玉蟠螭纹扁勒 长12.2cm
▼西周 凤羽纹玉璜 长6.2cm 46,000 RMB
玉璜呈腰圆状,两端处理成椭圆形,且有打孔,器身阴刻凤羽纹饰,具有西周玉雕风格。西周凤纹是最为经典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传统纹饰。这件玉璜的凤羽纹在同时期的凤纹小玉璧上可见,但仅以凤的单支羽毛作为主体纹饰的却极为少见。此玉璜主体纹饰即为单支凤羽,确属独特少有。玉璜形制亦十分特殊,两端为椭圆形,不同于西周时期常见的玉璜制式,显示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感。根据形制及纹饰判断,此类凤羽纹玉璜或为当时贵族女性佩戴。
▼西周 玉琮 高2.3cm;4.5×4.3cm 184,000 RMB
玉琮,古代礼器,《周礼》中记其为六种“瑞玉”之一。玉琮在新石器时代,已是一种典型器物,意义有多种解释。后世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认为璧和琮象征着天圆地方,是十分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本件玉琮,周身有红沁,器型规整,厚薄均匀,端正有致,轮廓分明,沁色柔美,具有西周风格特征。其比例得当,虽小却见大,显示出庄严的一面,为玉琮之佳品。
▼红山文化 黄玉龙胎 直径3.1cm 138,000 RMB
黄玉质,质地致密有润,色泽纯净。雕作幼龙,又称为龙胎,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下垂,双眼微微突起。龙背有穿孔,可用于穿系佩戴。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运用阴刻、浅浮雕手法,通体琢磨,碾磨细腻,自穿孔往下较为光洁,具有红山文化玉龙胎特征。
对于玉器的评价,今人引用最多的便是明代学者高濂的《遵生八笺》,其中《燕闲清赏笺上•论古玉器》中评价“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以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亦有之故耳。今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
高濂为明末人,其《遵生八笺》中的《燕闲清赏笺》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文人雅士,普遍认同高濂对文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以及对古代文人精神的提炼。其对古玉器的优劣排序,应可视为一个中肯的评价。高濂认为黄色为中色,那什么是中色呢?中为四方的中心,也就是位于中,以中为黄。黄色在中央,是大地之色。所以中色为黄,品味高贵。
至民国,根据钱启同《玉说荟刊•燕闲清赏笺》中描述“盖黄玉不易得,故为正色”,可见黄玉因其材料极为难得,它的颜色被认为是玉中之贵者。
▼红山 玉玦 直径4cm
玉玦,环形而有缺口之玉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古代配玦,有很多含义,如表示有能力决断事情、表示决心等。早期玉玦一般无纹饰,形体较小。玉玦不仅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礼仪功能,古人认为可以通过玦来听从上天或神的指示。本件玉玦,青黄玉种,光素无纹,应为红山文化风格。其玉质优良,意态古朴,将古人具象与抽象的艺术形象呈现得淋漓尽致。
▼良渚 红沁玉手镯 直径7.3cm 230,000 RMB
良渚文化风格玉手镯,为宽扁圆环形,较厚实,截面、外壁平直,内壁微弧凸,边棱规正。玉手镯整体素面,不琢纹饰,磨制精细、光滑。玉镯周身有游丝红沁包裹,呈色古雅,拙而大气。
▼良渚 玉圭 玉勒 长17.8cm 345,000 RMB
玉圭,是古代十分重要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通过呈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早斯玉圭是一种礼器,后便形成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高等级的器物。本件玉圭,表面光滑,抛光精亮;造型硬朗,质地上佳,显出庄严与王者之气。并有良渚风格玉勒之饰。玉勒材质温厚,与玉圭一同,各得其妙。
▼战国 红沁谷纹玉勒子 长11.2cm 575,000 RMB
玉质白中泛黄,满沁色,呈扁长条形,两侧出戟,双面皆浅浮雕谷纹,纹饰排列有序,疏密有致。包浆色泽浓而不艳,古意盎然。工艺精美,上下通心穿可供系佩。勒子,又称“蜡子”,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佩饰,有圆勒子和方勒子两种,可单独佩挂,也可与其它玉饰组合佩挂。玉勒历史悠久,在史前时期已普遍出现。本品战国时期玉雕的特征明显,且尺寸尤为偏大,确实为难得。
▼元代 白玉飞天童子 长7.4cm
白玉童子,飞天意态。作品为玉童子的飞天形象,五官表现简致,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饰纹路。玉件刀工刻画流利,风格质朴。在整体刻画上,纹饰优美,人物表情生动。童子眉清目秀,憨稚纯朴,中古的时代感十足。飞天的艺术形象,凭借飘逸的衣物或飞舞彩带,凌空翱翔。此玉其衣带当风,特征明显,是飞天形象刻画的杰作。
▼古玉 方形 三角形玉勒 高4.3cm;高4.8cm 25,300 RMB
▼古博古纹玉勒 玉觿 长5cm;长5cm;长3.2cm 71,300 RMB
▼红山文化 青黄玉勾形器 长10cm 82,800 RMB
青黄玉质,局部有灰沁,为长条状勾形器。上端有凸节,顶端勾弯,末端有穿孔。此类长条状勾形器在红山文化时期多见,形制非常特殊,意义神秘,有学者认为是鹰杖或属象征身份的权杖。红山文化的居民信奉天上的猛禽是协助氏族祖先降生的玄鸟,所以红山玉鸟多长着厚实的弯喙。他们喜爱将玉石雕琢的鹰头安置在木杆的上端,它可能是插在祭坛上用来依附鹰神之灵的祭器,也可能是巫师手持的权杖。
▼商 白玉蝉纹柄形器 长10.8cm 172,500 RMB
来源:1970年代香港收藏家旧藏,纽约佳士得拍卖
白玉质,局部有沁色,扁平状,上端两侧边缘打凹处理,周身阴刻四组双弦纹,其余部位不琢纹饰。此类边缘打凹的扁平状玉器,业内称之为柄形器,是商代经典玉器之一。此柄形器雕琢工艺古朴,皮色温润,应是在清代出土,后被把玩收藏。另外上下两端有后期打眼,方便穿系,应是在当时出土后被改做配饰使用。柄形饰为夏代新创玉器,除了浮雕似花瓣形的个体外,还见双阴线刻兽面纹和表面光素的长方柄形。据考古资料,殷墟出土的商代柄形器上有朱书祖庚、祖甲、祖辛等字,故被认为是商人为了纪念逝去祖先亡灵而制作的祭祀礼仪用器,也有学者认为是佩饰。
▼旧古玉 白玉雕饕餮纹琮 高3.5cm;直径5.5cm
白玉质,裁切呈圆桶形玉琮,局部留有浆皮,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通体浮雕饕餮纹,上下口沿饰有弦纹。饕餮纹饰线条流畅,具有威严之感,符合宋代博古纹特征。此器配有清代木盒,应是老出土后,至清代某任收藏家配之。精巧之处在于,木盒外壁所饰纹饰与玉琮外壁纹饰一致,均为饕餮纹,内外呼应。一件宋代风格古玉,一件清代木盒,彼此相得益彰。
▼汉 饕餮纹玉剑格 长5cm 55,200 RMB
玉剑格,即剑琫,是指剑柄与剑身的饰玉。一般的剑琫为金属,玉制的则是佩剑所用,通常则是权贵人物所有。本件以美玉为材,部分受沁;品相完美,饰纹阴刻饕餮纹,为汉代典型的纹饰。其制汉代风格明显,珍稀无比。
▼汉 兽面纹谷纹玉剑璏 长12cm 161,000 RMB
玉剑璏,标准制式,周身布满红沁。边缘起棱线,边角线条硬朗,两端有弧面,表面凸起谷纹,颗粒饱满,抚摸有微微扎手之感,一端浮雕兽面纹。此剑璏制式、纹饰具有汉代玉剑饰的典型特征,制作考究,典雅古朴。玉具剑由春秋战国兴起,至汉代达到极盛。汉代剑饰大量流行,承袭前代而来,使用和制作更为普遍,在造型纹饰上也较前代有极大变化。玉剑饰分为四种,镶在剑柄顶端的称为剑首,穿在剑柄与剑身交界处的叫剑格,嵌于剑鞘外供穿带悬挂的玉件称剑璏,镶在剑鞘下端的叫剑珌。
▼清宫旧藏古白玉琮 高7.3cm;7.5×7.5cm 322,000 RMB
宫廷旧藏
此器内圆外方,形状不甚规整,射孔内壁略呈拱形,外壁磨制不圆正,部分孔壁与方形外壁相重合,器表无装 饰纹。良渚文化的琮上多有构图复杂的神人兽面形象,一节至多节不等。商代玉琮较为简练,妇好墓出土有弦 纹和蝉纹琮。周代玉琮多为一节式,节较长,多光素无纹,少量饰有凤纹、兽面纹等雕刻纹样,但图案均较简化。此件玉琮早期出土,经清宫收藏改造,加内胆,用作香器或花器,供奉于内廷。
▼汉 玉握猪 长11cm
玉呈黄白色,有沁。玉质温润晶莹,长方柱体,平卧状,以阴线刻出三角形双眼,以斜刀刻出玉猪的四肢和双耳,小腿压于腹下,颈部上端向下斜,拱鼻翘起,尾部及头下各有一细小横穿圆孔。此玉猪通体光滑洁凈完整无缺,为典型的汉八刀作品。
▼汉 玉雕蝉 长6.5cm 69,000 RMB
玉质青黄,年代久远玉色富有变化,布满灰沁。整器造型为圆雕,双眼向外突出,背部、腹部、翅膀等皆以流畅的阴线雕刻细节。锋毕显露,古朴典雅,写实性佳,立体感强,干净光滑的线条精准勾勒出蝉的特点,简洁而生动,显工艺之精妙。
▼古勾云玉觿 长12cm
▼良渚 玉勒子挂件 667,000 RMB
71件此挂件由玉管、玉勒、玉锥形器、小玉璧组成,所有玉饰光素无纹,大部分组件均有明显的沁色,红灰相间,如丝如雾。综合形制,工艺等各方面特征,本组挂件中的小玉饰应为良渚文化风格。后世收藏家将它们收集穿配在一起,让观者对良渚玉器有了直观的印象,从中可一窥良渚玉器古朴素雅的特质。
▼卷云纹古玉环 直径2.8cm 161,000 RMB
白玉环,精致小巧,经过早期收藏家的把玩,器身大部有红沁,如游丝云烟,美轮美奂。整器制作细致,器身雕琢卷云纹,线条圆润。含原装象牙盒。 此器为上海著名庞氏收藏,其收藏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即每件收藏品均配以精致的包装,且采用名贵材质制作,每件收藏品无不体现着收藏家的爱惜之情。这件本就小巧的玉环,再配上光润的牙盒,极为雅致,体现出曾经收藏者的审美情趣。
▼新石器时期 青黄玉素环 直径9.5cm 94,300 RMB
▼青黄古玉素环 直径11cm 253,000 RMB
▼新石器时期 玉组佩 直径2.7cm;直径2.5cm 92,000 RMB
▼汉 螭龙纹玉剑首 3.3×2.1cm 57,500 RMB
此剑首形制小巧,周身受沁,整体呈红褐色,高浮雕螭龙纹,螭龙蜷缩一团,骨骼健硕,头部刻画生动,开有小口,足部有数条阴刻线表现。螭龙的形体塑造及雕琢手法具有汉代甚至更早的风格特点。剑首中间掏空长方形孔洞,以便插嵌。
▼新石器时期 青黄玉素环 直径9.3cm 46,000 RMB
▼谷纹小玉璧 直径6.2cm 172,500 RMB
▼良渚文化 灰皮玉手镯 直径7.2cm 57,500 RMB
▼汉 玉蝉 长5.8cm 103,500 RMB
▼东周 勾云纹玉勒子 高2cm 69,000 RMB
此玉勒受深沁,呈黑褐色。周身浮雕勾云纹,底面有清晰的切割痕迹,中间打孔,内壁薄厚不均,为典型的原始琢玉工艺。老配牙座,镂空呈交错的麻绳状,造型设计极为精巧。
▼几何龙纹玉勒 高7.7cm 138,000 RMB
▼新石器时期 红沁素勒子 长7.4cm 48,300 RMB
▼唐代 白玉飞天 长6.5cm 563,500 RMB
玉质白色,有少许黄色沁。片状雕刻,透雕工艺,飞天头盘发髻,脚掌大而外翻,身披彩带,呈飞舞状。身下有朵朵祥云衬托。整器线条流畅,姿态优美。器形、题材及雕工具有明显的唐代玉飞天特征。
▼东周 勾云纹玉璜 长9cm 172,500 RMB
此玉璜玉质青白,另一面有红褐色沁,以战汉时期流行的勾云纹作为装饰主题。两面均去地浮雕对称的勾云纹,纹饰凸起,立体感强。不同于传统玉璜造型的是,此玉璜边缘并非弧线,而是由多组勾云纹组成的起伏锯齿状。玉璜中间有穿孔,局部饰有阴刻线。 此件玉璜两面虽刻同样纹饰,但却是不同时代的刻玉工法,一面具有春秋晚期特征,另一面却是战国早期特征。
▼良渚 青黄玉勒 高4.2cm 55,200 RMB
▼新石器时期 红沁素玉环 直径9.8cm 57,500 RMB
▼东周 谷纹小玉勒 长3.6cm 138,000 RMB
玉质青黄色,局部有红沁,质地润泽。玉勒周身凸起谷纹,密实饱满。中间有明显对穿孔,为早期琢玉打孔特征。整器小巧古朴。
▼战国 扭丝纹玉环 直径5.6cm 92,000 RMB
玉环为圆体环状,周身饰以阴刻线,其线条规整,抛光精致,一股一股循环往复,如绞拧的绳索,俗称扭丝纹,具有战国玉雕风格。此玉环受沁明显,为业内藏家所钟爱的金红沁。
▼良渚 红沁灰皮玉素环 直径9.5cm 57,500 RMB
▼青黄玉玉镯 直径8cm 414,000 RMB
▼战国 谷纹玉璜 长22.5cm 322,000 RMB
▼良渚 玉锥形器 长12cm 32,200 RMB
所谓锥形器,指的是一种器身修长,横断面呈方或圆形;其柄端上部多收缩成一短榫头状,顶端以对钻小孔者居多,也有的无钻孔;器身下部则逐渐收敛成尖锥形的玉器。这种玉锥形器目前以良渚文化最为常见。 这件玉锥形器与馆藏良渚文化锥形器特征完全吻合,呈逐渐收缩的圆锥形,顶部小孔可见明显的对穿痕迹。器呈白色,磨制精细。目前所见大部分良渚锥形器为细长形,但此锥形器尺寸粗大,尤为独特。
▼汉 玉蝉 高5.8cm 46,000 RMB
▼新石器时期 玉玦 直径2.6cm
▼战国 玉剑璲 长8.5cm 115,000 RMB
▼汉 乾隆御题兽面纹玉璧 直径23.3cm 690,000 RMB
玉兽面纹璧 文/张荣 故宫博物院 《说文》称:“璧圆象天”,《周礼》则有“以苍璧礼天”之说。这说明璧之圆形是仿“天圆”而作。其功能主要用于祭天的礼器,另外也有辟邪或是等级与财富的象征。
此璧玉料深绿色,褐绿色杂有大片的褐红斑,半透明。圆整,平廓;中孔、外缘齐整,花纹分内外两部分,内区饰以蒲涡纹,外区饰以双身兽面纹,两部分纹饰中间以绞丝纹作界栏。 绞丝纹以捎带弧形的平行斜线纹排列而成;蒲纹低平,涡纹不圆滑,双身兽面纹仍先打轮廓凹槽,圆角方形眼,有圆眼珠,额上装饰有简单的菱格纹,两组兽纹间有花纹作界。这种花纹也见于南越王墓所出土同类玉璧上。整体雕琢及纹饰特征具有典型的战国至西汉特征。
玉璧外边缘刻有清乾隆皇帝篆书御题诗《汉玉璧》一首:“本来犹是昆岗岩,一片红云变英白。入土出土千年易,形如满月迁逾尺。天然岂有刚刻迹,为毂为蒲不可识。.采内藏土华蚀,庇荫嘉谷此其德。特远□贞寿而泽,宜登宣室之笋席。”此诗记载于乾隆御制诗集·集部·别集类·初集卷四十。 战国玉璧除蒲纹外,还有毂纹、乳丁纹和兽面纹。蒲纹璧盛行于战国晚期到西汉时,做工粗犷。
从乾隆御制诗文判断,该玉璧应在清代既已出土,曾在清宫收藏,被乾隆皇帝把玩,并命令造办处工匠,将其诗作刻于玉璧之上。从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看,乾隆皇帝弘历嗜玉成癖,尤其喜爱早期玉器,不仅赋诗,而且仿制,并命工匠将其诗文刻在玉璧之上。 清代官造器物中,除瓷器外,制作数量最多的就是玉器。在乾隆皇帝洋洋洒洒五万余首御制诗中,吟咏玉器的有千余首,可见其喜爱之程度。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