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在中国人的浪漫里,能够凝聚天精地华,孕育了不起的生命。随神瑛侍者入红尘的通灵宝玉,从傲来国花果山仙石中迸出的石猴,都是感天地造化、通前世今生的神奇形象。

万物有灵。石头里的灵,需要更漫长的滋养。远在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在中华大地上生息劳作,在石头里,发现了一种美而不朽的灵。它出于山川,具有石的坚实、水的温润,散发着春阳般的光泽,令人相信其中蕴藏着丰盛的精气,可通神明。

这种石头,我们称之为“玉”。从那时起,玉作为神物,作为瑞信,作为德行,作为审美,顺着中华文明的长河,渐次铺展开来。

玉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寓于玉石拥有者的生命之中,两者合二为一。这就是中国人的生命观、玉石观,视玉为宝,视玉为生命之根,一旦拥有,永不分离。即便人的生命终止,也要玉不离身,要玉来守护肉身,伴随灵魂,等待新的转世。

人类从猿到人不过百万年,玉石却早于人类千万年,玉石目睹了宇宙的洪荒裂变,经历了地球的山崩海啸,饱受了自然的风霜雪雨,吸纳了天地之精气……所有这些成就了玉石的温润,细腻与坚韧。

几千年来,自从玉石成为人们生命的象征,玉石就以其高洁的品行与持有者相伴终身,不离不弃,不因权贵而趋附,不因贫贱而逃避,不因富有而炫耀,不因贫困而鄙视,不因得意而骄狂,不因失势而嫌弃……正因玉石的专一、正直与纯洁,黄帝才在峚山广撒玉种,收获美石。女娲才遍寻五彩石以补天窟,女娲知道玉石是人性美、人心善的化身,而人心是杆秤,秤得了天,秤得了地,所以,要补天,舍此还能有谁呢,以玉补天遂了上苍之意,圆了众生之望,之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众欢腾。虽然是传说,却反应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寄托着人们对玉石的情缘。

世上再美好的灵,也需要与之相契的感应。几千年来,中国人唯独爱玉。玉,不同于西方人喜欢的钻石那般刺人眼目、那般气势凌人,而只是温柔地抚慰,平静地浸润。

凝视一块玉,看到的是柔美和温润。触摸一块玉,感受到的是坚实与清凉。玉,亦刚亦柔,且冷且暖,只一派温文尔雅,卓尔不群。在玉石之上,中国人寻到了修身与处事的追求。

玉的气质,生于内在。虽不以缤纷媚态讨悦于人,但经地气沁润,也会生出饶富变幻的色彩: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不一而足,引人玩味。

image

碧玉戒指

若再经手把玩,层次渐生,更见增色,或飞彩凝辉,或碧空如洗,种种光彩,都是在人、自然与岁月的共同抚慰下,产生的和谐韵律。

人与玉,穿越几千年的时空,建立一场缘分。人与玉之间的交流,如人生般恒久,又如人生般短暂。历尽人事与天命,当无数繁华化为枯槁,那块玉依然温润透澈。

历史已进入新千年,科技突飞猛进,新的工艺、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已使玉石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更是艺术家灵性的绽放,是艺术家对生命本源的不懈探索,蕴含着人们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的期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身佩玉件的人,其神情是如此淡定,气质是如此脱俗,他们不张扬,不炫耀,不凌弱,如玉般内敛、谦恭、自持,与人平等相待,与社会和谐共处,将自身融于自然山水之中,成为沧海一粟,成为群山一峰,成为生命一瞬。这也就是玉之品格,是人玉相通的因缘吧。还是铭记那句最朴素的话——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