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收藏是必然的?收藏,收与藏,几乎是人的天性。
人有危机意识,将美好且珍稀的东西“藏”起来心里都会更为踏实,同时怀旧的情绪也驱使人们热衷收集经典的、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富有古韵古色古香的物件儿,当这些物件同时兼顾稀缺的属性,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收藏品。
为什么我们如此沉迷收藏?
王刚曾说,你想想天底下还能找出比收藏更美的事吗,每天让你欣赏着,由于它的存在,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时间久了可能还给你带来财富收入。
除了自我的感性需求与情感需求之外,收藏当然有其强烈的现实考量与利益权衡,所以收藏往往与投资密切相关。
当收藏从私人的财产与个人爱好在市场中直接转化为一笔笔醒目的交易金额时,人们意识到收藏即财富,是实打实的增量资产,因其高稀缺与高需求,真正的收藏品是不断长线增值的,这种增长往往是几何倍数级的。
这与收藏市场的历史土壤密不可分。
中国文化艺术收藏历史源远流长,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收藏土壤。我国收藏投资市场最早可溯源至唐宋朝,在这之前文玩艺术等收藏品几乎为权贵阶层所独有,全民收藏现象并未形成气候。明朝之后,民间迎来收藏趋势,文征明董其昌等文人士夫认为收藏不仅能稳定和谐社会,也可滋养全民精神素养,同时助力社会经济繁华;明清民间收藏更为繁盛,老百姓热衷投身各种文玩字画等艺术品;90年代改革开放收藏市场迎来新的春天,收藏规模不断增大,中国开始步入收藏发热的阶段直至今天,将近一亿的收藏人群不断涌入市场,可以说,中国的收藏投资市场开始走向成熟。
与西方国家相比,目前中国收藏市场还处于较初级阶段,这同时也从侧面反映我国收藏投资领域的相对空缺,实际上这一空白大有可为,现有庞大的收藏人群数量与不断增长的收藏需求正是其助力基石。
中国人自古以来极度重视家庭,极度崇尚“家族”观念。一个家庭将财富、家业、家风家规、家族文化、风俗、传统传给下一个家庭,代代流传生生不息,这就是家族,也意味着对于人生的一个圆满“成功”交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总想着要留一点什么给后代,将保存完好的,便于代代相传的宝物件儿交给他们,此时收藏品被纳入家族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我们的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趋向使用人文艺术与文化历史的替代品承载自我的身份认同与圈层需要。结合亿万家庭对于收藏品的大规模需求,收藏投资市场的爆发不无可能。
但凡你选择收藏或投资,那必然是稀缺之物。
资源稀少为少数人所拥有本身就是财富与实力的彰显。同时,贵为藏品等级,收藏对象肯定有其自身的高价值属性:文化历史价值,工艺价值,观赏价值,手工传承或其身上的名人效应等。比如玉石尤其大师级作品,除和田玉自身深沉的历史底蕴之外,材质稀有且融合当代思想艺术体系,还兼具了易于佩戴、装饰、观赏等实用功能,因颇受收藏市场青睐。
大有大的藏,小有小的玩。并非一定要收成百上千万金额的藏品,一点闲心一点闲情一点闲钱,娱乐生活,长线学习,收藏增益,逐渐过渡。
包浆的浑厚,历史的触角,回首的情怀,充满“古”味儿的藏品总教你我心神荡漾。古,不一定是古代的,是古韵,古色,古香,或者材质本身需要千万年时间积累方可形成,或者其身上富有深沉的文化历史积淀,或者辗转过漫长人生阅历到达手中,稀缺的,难得的,充满故事的,收自己的物件儿,藏自己的人生味儿。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