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蝉的记忆与知识

1、记忆中的蝉

依稀记得小时候姐姐带我去找蝉壳的情景:秋天,姐姐拉着我的手到处找花椒树。因为妈妈告诉我们在很多的花椒树上就会有蝉壳,所以我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起这个事,到处找花椒树寻蝉壳。每每到了夏季,聒噪的蝉就会在树上叫个不停,在农村长大的我,找蝉壳自然就成为我的一大乐趣。

蝉很机灵,它们知道有人来“捉拿”,就到处跳跃,一会儿跑到这棵树,一会儿跑到那棵树。可能因为天气太热,所以它们也懒得飞太远,消耗体力。这就让我异常兴奋,总以为能趁机抓住它们。然而事情并非我想的那般容易,这些狡猾的蝉总是在我将要抓住它们的前一刻“逃跑”。

所以,戏蝉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游戏之一,这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等我再大一点的时候,长期在外读书的我有时候回到老家,夏季听到聒噪的蝉鸣声反而觉得格外的亲切,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童年记忆的美好时刻吧!

2、细品古代蝉文化

随着我对蝉相关知识的了解,我知道蝉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也很大。蝉很早就有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蝉自然引起了古代人民的注意。小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蝉壳可以作为中药,我不知道究竟有何作用。大一点就知道蝉壳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的功效。

而蝉的这些功效古代人也发现了,汉代的医学著作也对此有了一定的记载。因为蝉有脱壳一行为,古人就将蝉的脱壳与人的生死挂钩。金蝉脱壳、死而复生说的就是蝉的特性。唐宋很多的诗词中也有蝉的身影,唐宋诗词对蝉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涉及到蝉的精神意义了。与蝉的生长习性联系,关于蝉的诗词也多是咏颂它高风亮节的品质。如果要追溯蝉的发源时期,就要从新石器时期说起了。那个时期的人们就发明了关于蝉纹的玉器。玉自古以来就是美好、高贵的象征,蝉纹状玉器的出现也表明了在这个时期,蝉在人们心中有很崇高的地位。

二、蝉文化的历史发展状况

1、商周时期的蝉与神学相联系

蝉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出现而被发现的一种昆虫,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对蝉的了解主要停留在表面。在中国历史中,有关于蝉的文化最清晰、明确的记载就要数商周时期的玉器了。商周时期信仰神学,从现代的影视剧中我们也大概了解到神学在整个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很高。

统治者要进行定期的祭祀活动,这一文化习俗直接影响到了后世。蝉壳的现象似乎影射了古人死而复生的含义,对于信仰神学的统治者来讲,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够永垂不朽,所以在这个时期蝉与神学挂钩,蝉在文化领域的地位也很高。玉是珍贵的材料,早期人们就认为玉有让人的身体不腐烂的作用,玉的这一特质与蝉的脱壳行为不谋而合,而雕刻蝉形的玉器也表明了蝉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墓葬之中多有玉蝉的身影。

2、春秋战国时期的蝉文化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得益于前代对蝉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蝉的理解根深蒂固。从蝉玉器产生开始,蝉就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除了有死而复生的概念,蝉还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性,所以贵族人士喜欢佩戴玉器,以象征自己的身份高贵。这个时期的贵族人士死后会要求与玉器合葬以保证自己的尸体不会腐烂,并且首选蝉玉,将其放入死者的口中与死者一同合葬。这就是“生以为佩,死以为琀”的大概意思。这种厚葬的风气在王室家族最为明显。

3、秦汉时期的厚葬之风与蝉文化

秦汉时期,沿袭了前代的厚葬之风。秦朝的秦始皇陵规模之大自然不用言说。从历史文化的成就方面来看,秦始皇陵的意义巨大。但是从人道主义的观点来看,秦始皇陵的建设在那个时期是百姓的灾难,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劳役,加剧了人们的生活负担。汉代的墓地虽说没有秦始皇陵的规模巨大,但是从其出土的物件来看,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厚葬形式了。据考证,汉代墓地出土的玉器中就包括了蝉玉器,这和汉代的文化习俗也有关系。受到前代的影响,汉代以来,世人皆喜爱用蝉的羽化来比喻人的重生,以象征人永不磨灭的精神信仰。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蝉玉器盛极而衰

厚葬之风在汉朝时期发展的风气最为旺盛,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玉蝉作为葬品仍然很盛行。

因为这个时期长期动乱、国家林立、政权更替频繁,没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稳定环境,所以玉器文化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对前代经验与技术的继承。据说,汉代的玉蝉雕刻艺术已经相当完善了,对于玉蝉的造型不局限于外在的整体形象,更强调了精雕细琢。

所以,在蝉玉器的雕刻方面,汉代的工艺水平空前绝后。魏晋时期,外来的佛教文化传入,佛教的文化信念中就包含了人的生死观,这对传统的文化有一定的冲击,所以与传统神学结合的蝉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又由于这个时期的国家也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承担厚葬的仪式,所以这个时期没有出现较大的墓。随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这个时期新出的一派隐逸人士对蝉的咏颂发展到了诗词文化中,这为唐宋时期关于蝉的诗词文化的发展开启了先例。

5、诗词文化中的蝉意

要说古代的诗词文化的发展,唐宋诗词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宋的诗词文化中的蝉有很多,除了聒噪的夏蝉,还有冷静的寒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明是聒噪的夏蝉,经过他的手笔,夏蝉却成为了清冷天气之中独特的事物,更显得环境的清冷。所以,这个时期的蝉被赋予的含义非常广泛,文人们可以依据不同的场景和心情给蝉赋予不同的含义。有单纯描绘蝉鸣的场景的诗句比如“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还有写蝉叙事写景的诗句,比如“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总的来说诗词文化中的蝉最广泛的运用在于用蝉的“热闹”来衬托环境的清冷。当然,也有一些篇章是描述蝉的热闹气氛,以表征自己的喜庆之感。蝉在精神上,主要是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与古代的玉器文化有相似之处。再来,就代表事物发展的末端,即是羽化而升仙。最后,就是寒蝉在古时诗人的眼中代表了清冷和孤寂之感,所以寒蝉会常被诗人拿来抒发自己孤单、寂寞的情感。

三、品读古代蝉文化的内涵

1、蝉是富贵、长寿的象征

蝉的富贵、长寿之意主要源于早期玉器文化的发展。被人们熟知的蝉很早就与古代的玉器文化有了联系,这个时期的蝉因为其生命短暂,却能够脱壳,犹如获得新生一般,所以和古代的人们想要祈求长寿的心情不谋而合。当然,说蝉有长寿的象征,不是说蝉的生命长久,而主要是说蝉脱壳蜕变的这一行为。再来,佩戴玉器自古以来就是君子文人追求富贵的表现。蝉玉器随着古代的墓葬之风的兴盛被挖掘出来,在很多古代大型的墓葬之中都会看到蝉玉器的身影,这就说明蝉在某些方面有富贵的含义。

2、蝉是高洁品质的象征

蝉有高洁品质的象征主要得益于古代诗词文化的发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道:“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的蜕化就好像是脱掉凡尘俗世的约束一般,开始了新的生活。有一种说法是蝉在蜕壳之前,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蜕变之后的蝉有了翅膀,可以飞更高,并且蜕变之后只会饮用露水。这与莲出淤泥而不染的性质相仿,加之诗词文化对蝉这一习性的赞颂,蝉就渐渐成为拥有高洁品质的代表事物之一。所以从蝉蜕变的过程来看,人们便给它赋予了高洁的精神品质。

3、蝉是清冷、孤寂情感的象征

古代诗词文化中的蝉往往会代表一种特有的情感。南北朝时期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描述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算是以蝉鸣的“热闹”来衬托环境清幽的佳句。后面也有用蝉来寄托情感的诗词。比如宋代诗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说诗古代的诗词都会涉及到抒情,诗词中体现的环境特点便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的反应。当然,出现寒蝉的诗词多是描绘清冷的环境,也间而衬托出诗人自身孤单、寂寞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说古代的蝉是清冷、孤寂情感的象征的原因。

image

4、蝉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

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蝉都会鸣叫不停。尤其是夏季的蝉鸣声是整个自然界中最响亮的声音。在有的诗人看来,当世界万物悄无声息的时候,蝉鸣的声音就好像大自然具有生命的展现。有时候,蝉的一点清音就好像美妙的乐章,动听悠扬。所以,这就给了蝉无私奉献的精神含义。鸣叫似乎也成为蝉的一种职业信仰,它们用鸣叫的声音来告诉这个世界它们在努力,没有一丝懈怠。当然,这种精神含义只是对于古代个别文人而言,对于大部分的人,还是厌烦蝉的聒噪之音,所以有时候文学作品体现的某些事物的精神含义只能代表诗人或者作者自己的文化理解。

5、蝉是美好记忆的象征

我能理解为什么说蝉是美好记忆的象征。古时的孩童与自然界的联系很深,就像小时候的我,夏季与蝉游戏一样,蝉成为我们儿时的玩伴。在长大之后,这一段记忆十分深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就是古代孩童生活的真实写照,想必当今很多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吧!蝉,经历蜕变、繁衍,人类也在不断地生长、延续。在某些方面,人类的生活与万事万物都有了丝丝牵连,每一个时间里,我们记忆中都会有典型的事物存在,所以蝉这一事物也就成了我们美好记忆的象征。

四、结语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会发现,出现在人们身边的事物多少都会与人们的精神信仰相联系。蝉文化是随着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丰富的,早在新石器时期,蝉玉器就已经出现,到了夏商周时期,蝉与古代的神学思想相结合,蝉玉器成为那个时期贵族人士身份地位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异常活跃,禅文化在这个时期也出现在了很多的文学作品中。秦汉统一全国,对各种文化的发展也更加深入。尤其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厚葬之风使得秦汉时期的蝉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关于蝉形的玉器品也在这个时期变得更加精致。唐宋时期的诗词文化成就很高,所以这个时期禅文化的发展就主要体现在关于蝉的诗词文化的发展。

至此,关于蝉的精神含义就更加丰富了。我们可以在很多的诗词文化中看到蝉的身影,并且品读蝉所代表的精神含义。蝉的精神文化内涵主要来源于蝉这一昆虫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特质,蝉蜕是咏颂蝉的一大主题。根据蝉蜕这一自然现象,对蝉的延伸含义就包括了人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些观点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很受用的。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