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说:每一个玉雕老师对世间事和物都有独特的情怀和信仰,这样才能琢出传世之作。第一,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第二,善于观察和学习。第三,以身边的事物为素材,表达出自己的情怀和信仰。第四,能以智者的心态静下来问自己,即能自省,又有自信。第五,创作来源于生活,回归于自然,又超越自然。

前段时间网上盛传了一个典故,黄永玉训斥徒弟说:"现在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你才是大师,你全家都是大师!"

"大师"如今成了贬义词了,这个荣誉称呼怎么沦落至此。

image

01

黄永玉的舅舅是著名作家沈从文,他在美术、文学、雕塑、建筑领域都有不凡的成绩,一个有趣的灵魂。

董卿的《朗读者》为了采访到他,第一次走出了演播室。

黄永玉12岁离家,8年的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这些城市都没能留下黄永玉,有很多好姑娘追求他,他从来都没有考虑过。

他想的是另外的事,"要刻木刻,要刻出好的一流的木刻。"每次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包里面都要带着木刻刀和书,他是带着书在流浪。

一代艺术大师的养成是靠着一股执着劲,踏踏实实地进步的。真正的大师是踏实而谦逊的,远离那些高调的不实际的东西,实在的去研究,这就是认真,这才是对待艺术的态度。

image

玉雕匠人要想出好作品,也是要靠这股子认真劲,踏踏实实地钻研。要刻玉,就要刻出一流的玉雕作品。

出好作品不为了大师的称号,也许匠人的称呼太普通了,但它是最踏实的。

一心只想做好玉雕艺术,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不去做什么样的人物,对眼前的生活,用头脑,活得好一点。

艺术灵感总是青睐热爱生活的有趣的灵魂。

image

老年的黄永玉,"玩"似乎成了他的正经事。61岁的林青霞拜访91岁的黄永玉,向他请教艺术创作方面的事。

黄永玉答:"你呀,不够好玩,你要做个野孩子。"

艺术都有共通的地方,不看中名利财富,其实是最大的财富。

做玉要修心、修艺,不要让名利束缚,做个自由的野孩子,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

02

现在人们都争着要做大师,而真正的大师在意的反而不是这些称呼。大师说到底也只是个称呼而已。国学大师、书法大师、音乐大师、养生大师、工艺大师……大师泛滥,似乎不叫个大师,就什么都不是了。

大师的称呼一部分人是沽名钓誉,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所谓的礼貌。称呼一声大师就显得更有学问,既张扬了,又有内涵了。

大师并不是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它只是社会上对个人成绩的认可。在中国文化中,大师应当具有一定学识,有修养、有人品。

大师,既要有内涵,还要具备相当长的、够格的资历。

对大师的鉴定并没有什么固定标准,有些人学识还十分浅薄,却能够安之若素的接受大师的称号,这不是一个匠人的修行。

image

玉石行里也有很多大师,大师是惊人的头衔,是商业推广的手段,是真金白银。而真正的艺术和学问并不需要这些头衔去装饰。

好的玉雕作品是经得起时光的验证,而不是靠头衔传承下去的。

玉雕的功力无新旧,只有深浅之别。在玉雕大师层出不穷的时代,大师的文化内涵是有深浅之别的。

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也决定了他的作品会呈现出什么样子。对艺术家来说,这个文化深浅也决定了他的艺术生涯能走多远。

一件作品不再单纯追求福禄寿喜财,也可以如石竹一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image

创作的灵感早晚有一天会枯竭,但是我们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是我们不竭的资源。

真正的大师不在乎自己的头衔有多厉害,他能够知道自己的文化面前是多么渺小,懂得越多的人越谦逊。

03

作家贾平凹评价自己说:"我只是一般的作家,文章写得不好,要说文章篇篇满意,我不敢说这样的话。"贾平凹已经是大家了吧,不仅小说写得好,书法作品也有着较高的观注度。他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非常接地气,他说话坚持使用陕西的方言。

玉雕匠人中真正的大师也是谦逊的,他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的玉雕匠人,因为每件作品都是从零开始。

在面对大自然千年锤炼的玉石,面对中华文化时,我们是那样的渺小。不管有多么厉害的荣誉,都要尊重每一块玉料。用谦逊之心进行一次次精心雕琢,可以成就一株端坐的谦谦君子,也可以成为竹框里的几只螃蟹,这是人生的态度,是生活的情趣。

image

艺术圈里常常有些浮躁的气息,有些大师很会装,一幅才高八斗,技艺高超,让人家觉得算个人物,然而浮躁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大师的称号和作品有些不太相配。

大师让人如此趋之若鹜,还是因为身价带来的实际利益。比如谁买了某某大师的作品,买家也会觉得自己的身价不一般了。实际上人们对精神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物质的满足。

当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过高,神秘感下降时,也就显得平庸了。大师的贬值是早晚的事,它不再被少数人把控。忽然有一天你会发现身边名不见经传的琢玉人也会拿出某某大师的证书来,甚至连刚刚迈进艺术门槛的人也能被奉为某某大师。

从长远的发展看,荣誉称号并不能代表一切,一切要用作品说话。就像唐勇所说,踏踏实实地研习玉雕技艺,提升文化素养,将个人在文化和信仰上的修养融入到作品中,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image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