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青花料,因自带的天然水墨意境,似乎更适合雕刻山水题材的作品。
但在玉雕师李佳看来青花料的艺术空间远不于此,因此根据青花的黑白分布,决定创作青花道教题材作品。
李佳作品—言传身教
青花山水的意境与道家爱乎山水之间,修心守道,清净寡欲相契合;黑白两色聚散无常犹如太极阴阳的对立统一。
青花与道教题材的结合,是山水题材在艺术的延伸,思想上的精进。既是偶然性又有必然性。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作品的设计雕刻过程。
这块切好的青花籽料牌片整体敦实厚重,颜色分明对比明显,黑色包裹下白色凝聚成块,散若烟云,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是块很不错的做料。
雕刻时首先对原料进行整形、倒角,使外形更加圆润。正面两块凝白,相近相靠,初看就是天然的山水题材,但玉雕师并不想局限于此。
为了最大限度的挖掘青花料的艺术表现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佳决定做一老一少两个道士。柳暗花明,巧妙的创意赋予了这块青花新的生命力。
正面的白色雕刻老道士和小道童。疏朗的白色自成老道飘逸的长髯华发,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之感油然而生。
简洁洒脱的线条勾勒出道士宽松的道袍,打开的竹简。润泽的色泽,厚重的色调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老道手持竹简,手指上面的内容,正在传授炼丹之道。额头的皱纹既是岁月无声的雕刻也是道家理论的沉淀,微睁的双眼、结合严肃的神情,像是在讲述炼丹之法的严谨性和危险性。
一旁的小道童面若冠玉、颔首低眉认真倾听,若有所思状的神情似乎领悟到精妙的道义。
老道士一丝不苟,小道童全神贯注,深奥的道法既在展开的竹简上,也在这在亦聚亦散的青花上。
背面雕刻炼丹炉。散乱的白色,犹如冒出的阵阵白烟,在收起帘幕的殿中慢慢散开,缓缓弥漫。
左侧放一堆生炉所用的木材,纹理节目宛若天成,生动的反映了炼丹的场景。
这块青花料黑白散乱、油润如脂犹如云山雾绕,春雨绵绵自成意境,初看就是天然的山水题材作料。
显然李佳不局限于中规中矩的设计,经过一番思量决定,首先根据墨色的情况,俏色巧琢,雕刻中国神话中八仙之一"张果老"。
骑驴看唱本
张果老身着道袍,侧坐在毛驴之上,法器"鱼鼓"斜挂在毛驴身上,任毛驴信步缓行,而他低头看唱本神态专注,悠然洒脱的形象跃然眼前。
背后墨色雕琢山峦,山顶之上有道观居高临危。山腰之间云雾缠绕,宛如人间仙境。
天机不可泄露
一老道正掩面贴耳,面授玄机,谨小慎微的神色生怕泄露天机。而另一老道手捋长须侧耳倾听,目露惊色。二人的神态刻画尤为传神。
背面随形而雕保留原料的原始形态,做道教之阴阳鱼,侧面做卷云。磨去下方突兀,力求外形尽作品圆润。
整个系列的作品巧借青花黑白分布,深远意境,与道教人物的融合,既突破了青花的题材限制又拓宽了表现空间。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