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玉行业有这样一句话,“宁做新,不接改。”意思是说:宁可重新雕一块新作品,也不愿意去修改一件别人雕过的作品。

懂玉雕的人都知道,一块未经雕琢的玉料,自己发挥的范围就很大,可以施展的艺术空间也很充分。

但如果在一块已经完工的玉料上进行重新雕刻、修改,那么难度就大得多了,就像戴着镣铐去跳舞,非常受限制。

比如下面这块料子。

这块青花料是一块已经完工的作品。但比较可惜的是,作品雕刻的并不太成功,不仅整体布局欠妥,没有留白,雕工也很平庸。

可谓是浪费了一块不错的料子。

对于玉雕艺术来说,可谓落刀无悔,一旦雕刻完工,就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了。

但总有一些玉雕师愿意去尝试,他们会用自己的创意、雕工,去给已经完工的作品一个重获新生的机会。

那么,这块创作失败的青花料,在玉雕师罗赛军的刻刀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旧貌换新颜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是玉雕师将原作品的痕迹清除后的样子。

由于这个青花牌料子已经很薄,所以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简单的平整和再创作。

重新构图后的设计图。

新的设计图依然是根据料子的特性以人物设计为主导,正面是身姿曼妙的江南绣女,女子身着淡雅连衣裙,花色头巾下裹着一头乌黑卷曲的头发,身旁的簸篓上摆放着针线布匹,姑娘端坐在绣板前,绣出了几只活灵活现的蝴蝶。

最讨巧的是,料子的白肉部分正好用来雕刻女子的脖颈和手臂,非常符合古人对美女的形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作品的背景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

作者精心雕刻了错落有致的古宅民居与树木相掩相伴,一排晾晒的衣物随风飘起,一条水巷穿过民居,构成了水乡古镇独有的水墨韵味,令人神往。

我们来看看完工后的作品。

罗赛军作品·《绣.美江南》

再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两件作品对比一下,印象可能会更深刻。

看完修改前后的对比照,我们可能就知道为何有的玉雕师作品非常受欢迎,而有的玉雕师作品却很难卖出去了。

即便是同一块料子,同一种题材,在不同的玉雕师手中,所绽放的价值,都会有所不同。

所以,只要练好刀工,学好创意,又何愁作品不好卖,没人赏识呢?

| 编辑:郭先森 |

| 图片由玉雕师罗赛军提供 |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