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颜色,除了玉料本身的玉色外,还有皮色与沁色。很多人较熟悉皮色,却对沁色知之甚少。下面,我们就聊聊这“沁”。

 什么是沁色? 

沁色指和田玉等玉石在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自然产生的水或矿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多在裂隙上。带沁色的料就即沁料。

沁料行程的条件

  • 致色源

玉矿边上必须存在有色矿藏色素。

  • 玉质不紧密

为什么沁料里没有羊脂白玉?就因沁料本身就是玉质松才入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顶级的羊脂玉大多为光白籽,而即使有皮色也是少量的洒金皮,这也就是密度高质地紧密,根本无法入皮的原理。

  • 过程漫长

玉石入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时间不够,那也是无法入沁的。当然,如果质地相对紧密而接触矿色时间长,也是存在入沁的可能。

 和田玉的沁

通常来说,和田玉籽料原石大多数是带沁的。和田玉籽料在河道中的翻滚,遭受河水的冲刷侵蚀,就会产生一些绺裂或肉质疏松的地方,开始慢慢被水中的锰离子沁入,渐渐形成了各种沁纹。

当然,有些山料也是会有沁纹的,那是因为山料露在外面的部分也会被雨水、山洪长时间浸泡,水中的锰离子也会沁入山料表层肉内,但是相比之下,山料带沁纹的相对较少。

▲玉面局部泛黄沁

▲黑色斑点为沁

  沁的分类:

按沁纹形状分 

  • 水草沁

水草沁纹一般长在和田玉有裂隙的地方,并且肯定是长到裂隙的根部,是从肉的表面长至肉内的,沁纹很深。造假者有心仿制,但效果欠佳。

  • 絮状沁

絮状沁,与水草沁样子很接近,有专家认为水草沁是由絮状沁发展而来。絮状沁的纹路相比水草沁的要细小柔和一些,也要浅一些。

  • 钉子沁

这种沁纹,就像钉子一样从和田玉的表面呈九十度角钉入,就像是一颗颗的钉子紧密的钉入在和田玉表面。

按颜色分

  • 黄沁

黄沁料的颜色成因,是后期三价铁离子侵染或者透闪石中的二价铁离子,在地表附近氧化形成三价铁离子所致。

这是一块和田玉的黄沁籽料,皮部表面有几层不同的颜色,每层的过度颜色都有着自然的过度色,颜色从外表到内部呈现出由深色到浅色的过度。最外面的颜色呈现出棕色的点状分布, 这是黄沁籽料真皮最明显的特点。

这一张则是黄沁料局部放大照,图中皮色的最外面一层是像用喷桶喷出的比较密实的棕色斑点。大多数的天然皮色籽料都有这种棕色的斑点,在数量的多少上有所差异。

  • 红沁

和田玉中的红玉难得一见,而红沁料相对容易见到。红沁是铁离子沁,铁离子分为三氧化二铁(红色),四氧化三铁(黑色)。一般红沁伴随的是黑色和红色,而黑色经过把玩后颜色也会变浅。

 沁色≠皮色

皮色和沁色成因基本相同,只是程度不同,所以很多玩家容易混淆。

皮色在表面,往往带有多种颜色。而沁色往往是单一颜色,少量有两种颜色。沁色会深入至玉的深部,在纵向呈深浅的过渡。

皮色和沁色都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不少和田玉的沁色外面还往往有其他颜色的皮色。

 注意!沁料造假的这几个问题

  • “去黑”水

沁的过程中免不了会进入一些杂质,这就形成了沁料的黑点,大部分沁料都有黑色的斑点。从视觉上,这些黑斑让人不喜。有人找到了一种能令“黑斑”褪色的药水,涂过之后,真的是大不一样了。

如果不请你看看,你会相信,这竟然是同一块玉料吗?

  • 染 色

染色这招,在玉石造假中太常见了。沁料造假染色,多为整体染色,从外表来看,颜色分布均匀,所以分辨起来有时比造假皮色更难区分。

沁料的染色首先是挑选玉质不好的料子,一些玉和石的混合体,这样更容易让颜色沁进去。之后再染成红色或黄色,但这样出来的效果都很艳,所以为了增加欺骗性再染黑,然后人工再褪色,红沁、黄沁成品就出来了。

▲染色

天然沁籽料具有十分自然的色调,玉石表面的皮层部分都有着多层不同的颜色,且每层颜色之间过渡自然,其颜色从外向内是呈由深至浅的过渡关系。另外,多数沁料的最外层会有比较密实的棕色黑色斑点分布,这正是天然和田玉沁料的鲜明特征。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