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伟滨作为中国首批玉石雕刻大师之一,也是海派玉雕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玉雕教父”。他的作品既沿袭传统又超越传统,将精神层面的感悟用艺术的手法加以充分的表现,追求玉人合一的境界,其风格气势磅礴、恢弘大气,又含蓄中正、典雅清丽.

——编者按


玉雕是一门带有体温的艺术,因为雕玉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自然的灵性和匠人们心与手的把握与温度。玉雕也有着令人痴迷的味道,完善玉石的细枝末节,是源于身体本身的单纯欲望。倪伟滨说,“亦幸亦喜,生命中最美好也最有收获的30年,是伴着玉一起走过的。”

众所周知,倪伟滨喜欢历史、热爱诗歌,并且对佛学与道教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的作品,或源于传统雕刻寓意,或源于传统典故、或源于文化交融等……题材多样,但总是蕴意深刻,给观者带来很多很多的体验。

对于他来说,“信仰就是美”。所有配得上艺术之名的东西都是信仰。如果没有信仰,一切玉雕的创造都将是没有灵魂的。

倪伟滨曾在《浅谈当代玉雕艺术》一文中指出,“玉雕艺术就是利用玉这种特殊的载体,通过雕刻、琢磨等工艺手法,以景寓意,借作品内容表达创作者思想的艺术。”

艺是工的升华。艺术首先带给人们的应当是视觉上的美感,进而是精神上的启迪,而这正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玉雕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艺术是自由地探索,是创作者在自己深厚的艺术素养之下自由发挥,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墨守成规,在固定模式下的亦步亦趋。所以倪伟滨治玉,从不让市场牵着鼻子走,也不被规矩所左右。他巧妙地将传统玉雕技法和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因材施艺,在沿袭与融合中又超越传统,发扬创新现代玉雕作品。

他说过,“最原始的往往是最时尚的,大自然中有永恒的法则,正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才缔造了我国最早期的玉器文明。”

或许也可以说,所有一切得以流传下来的美,都是精确到器物的根源以及它时代文化背景下的本质。但一味地效仿只是简单的仿古,把历史造型与符号借鉴使用,并赋予作品新的内涵,“古为今用”方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

谈及目前玉雕行业内刮起的创新之风,倪伟滨认为现在的创新是有的,但“借鉴”的成分比较大,现在的创新只是一种组合,一种拼凑。真正的创新离这一步还很遥远,真正的创新必然是体现中国的文化,是能代表一个时代的东西,而且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

或许,玉雕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施艺之人成长为带有灵性的玉石,而玉石则在雕玉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静观世界的灵魂。“人是活的,玉是死的。活人琢死玉,可以把玉琢活;死玉琢活人,可以把人琢死。”这是倪伟滨的人生格言,更是他对于玉雕的身体力行。

更多作品欣赏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