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皿类是当今玉器行业中最费时间和很难创意的门类,其造型是借鉴古青铜器、古陶瓷而来,它是玉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纵古观今,经典的玉器造型无一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材料、设计、制作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玉雕器皿的造型反映着文化审美的价值取向,它是“宫廷”玉文化的延续,其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发展至今,表现形式应该是继承传统美学的思想下,应有更高的造型艺术追求,不仅仅是作品“质与型、意与工”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力求表现超越“形”之外的神韵。

气韵生动、古法用笔”是古人对书法作品提出的“六法”之一,是神韵表现的基础,转用到玉器的创作中也很恰当。当面对一块天然的美玉,首先审视清楚玉料的本质特点,包括形状、体积、颜色及其内部的各种瑕疵,也就是行内所说的“相玉”,就是所谓的“问料”。作品“问”得清楚明了,创作时去“脏”留“俏”,便能使作品更加出彩,“生动”起来。

玉器皿在商周时就有,由于玉料要求较高,琢制难度大,隋唐以前一直较为少见,宋元时期数量有所增加,及至明代,玉器皿才大量出现,品种繁多,雕琢细致,成为明代玉器中的代表性器皿。

明代玉器皿古色古香,极富有特色,种类有玉杯、壶、盒樽等,其中以形制各异、造型奇特的玉杯最具特色。到了清代,玉器皿的品种、数量和技巧均达到鼎盛。

创意构思是玉雕器皿创作的灵魂,审透了玉料,选定适合的题材,才可以进行构思之意,即“迁想妙得”矣!这一步是艺术创作的中心,体现气蕴之底,使之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艺术整体。

随行造势,因材施艺是“古法用笔”的最好体现。创意的灵魂需要那些技法的实施,依据自己的构思和立意,把作品中所有要出现的各类景物及器皿中“规矩”的一切内容进行取舍,组合、有计划、有秩序地合理安排到作品适当的位置,使之达到一个形神兼备、优雅美感、精巧绝妙的艺术效果。

玉雕器皿具有双重性,一是实用性,二是欣赏性。从其造型特点,兼顾其用途,大致分为炉、瓶、壶、塔、鼎、爵、匝、薰七大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以盛水、酒。从工艺上讲,就是有一个放水的“膛子”,这是与其他品种的区别。因此,它不仅对玉料的质地、形状、色泽、大小有一定的要求,还要讲究对称、比例、结构、空间等等。

1、器皿的玉料

无论什么样的玉雕作品,归根结底,都得从玉料入手,器皿件自然也不例外。要想雕琢出一件上好的器皿作品,第一就要求玉料块度较大,且玉质纯净、玉色均匀、无绺无裂。

与此同时,炉瓶器皿的器身和器盖最好来自同一块玉料,这样才能达成色调、肌理上的一致,使整件作品更显协调统一,浑然一体。

2、器皿的造型

玉雕器皿的造型,及各部位比例的匀称、恰当也是衡量玉雕器皿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器皿的创作与其他玉雕作品不同,其造型多借鉴古青铜器、古陶瓷。因此炉瓶器皿在讲究端庄、严谨、典雅的同时,还需在遵循旧制的基础上,适当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变形太过,则不成器;食古不化,又失之古板。

3、器皿的功用

玉雕器皿,大多兼具艺术与实用两重属性,也就是说,既可把玩欣赏,又可实际运用。

4、器皿的工艺

玉雕器皿的纹饰一般以对称为主,有阳刻、阴刻等工艺处理方法。好的器皿件,必须纹饰线条流畅,层次清楚均一且严谨细腻。此外,玉雕工艺还必须考察器皿的盖与制口是否“严紧合缝”、膛壁是否均匀细腻,无死角等。

一件玉雕器皿,代表一种态度,或环保、或自然、或有趣;一件玉雕器皿,代表一种审美,或温暖、或质朴、或静美。玉雕器皿,已经不仅仅是功能,而是你我对生活的解读。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