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就应该肆意绽放

小编说

石佛寺,全国最大的玉产品加工生产销售集散地。从业人员,除了本地,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石佛寺,海纳百川,河南工、揭阳工、北京工、扬州工……都有生存的土壤。国家形势的变化,玉雕行业的泡沫成分,被挤了又挤,很多人都在做调整。90后玉雕师,作为一种新兴群体,在当前态势下,他们的所思所悟所行,很值得探究。

今次,随小编一起,走进李鸣飞的“青葱岁月”。

入行很纯粹,就两个字“兴趣”

80到90时代,石佛寺的玉器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当地政府,视野开阔,“放水养鱼”,税费很少。由于虹吸效应,让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邻居晁陂,在逐步走下坡路。晁陂的玉器一条街,逐渐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

李鸣飞,作为石佛寺的“土著人士”,从小就与千变万化的玉石接触。经常能看到,忙忙碌碌的玉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嘈杂声充斥的交易场面,司空见惯。

image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抹布,刀起刀落演绎的传奇故事,早有耳闻。耳濡目染,李鸣飞对一块石头,经过人为,能发生奇妙的变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image

初中毕业后,就融入了玉雕匠人的洪流当中。

image

拜师学艺,由懵懂走向一个新起点。雕刻是镇平玉雕的根基,镇平玉雕高峰时期有玉雕专业户近1.5万户,各类玉雕精品门店、摊位2万多个,专业村50个。

image

所谓万户柴扉内,红沙琢玉玑,一点不为过。

image

单就石佛寺就有十大专业市场,在世界上能加工的玉在这里都能找到。

image

庞大的雕刻群体是一种竞合关系。在玉雕行业,师傅带徒弟,快速修炼自己,是一种常态。在镇平,很多加工作坊,都是一个师傅带着10个左右的徒弟,在浩瀚的玉雕海洋里自由游弋。

image

学徒要成为有一定道行的人,没有N年的摸打滚爬,是不可能的。所以前期,很多都没有收入。

在这个阶段,面对其它行业有收入的诱惑,茫茫前路的不确定性,很多没有定力的年轻人,都在左右摇摆。弄不好,就蹉跎岁月。

年轻的李鸣飞兴趣使然,决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在镇平玉人玉雕职业艺术学校,跟随雷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等老师学习。

涉猎玉雕绘画设计(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神兽,人体等)、结构素描、色彩、玉雕速写、国画、毛笔书法、泥塑等。

image

李鸣飞初学时的画稿

有了系统化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从事玉雕道路的决心。有了理论功底,还需要雕刻技术功底,一软一硬同时进步,方能走得远。

为了创作,有时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李鸣飞,与众多90后一样,由于父辈给予的,让他们少了很多象70后、80后背负的包袱。轻装上阵,追求自由,释放天性,似乎已经是他们身上的底色。

有了理论基础与雕刻基础后,李鸣飞就试着单飞,看自己设计创作的东西,能否经得起客户的审视。他说,中国的玉雕,观音、佛这样的题材,雕刻的人众多,市场相对饱和。没有其它题材的扩充,艺术的个性化、多样化会失色。

为了创作出与别人不同的作品,他有时候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夜深人静,看着其貌不扬的玉石,思绪万千,总想唤醒它。

当然,有时候,灵感迸发,为了创作,很有激情,会忘记时间。

image

如何流放创作道路上的困惑

李鸣飞创作出的货品,虽然有的看起来,还比较稚嫩,但新颖,浸透了自己的想法,深受客户喜欢。苏州、上海、四川等地的客户让他来加工。

他说,一部分货品,跟着市场走,跟着客户的要求走。当然,最喜欢做的,还是自己买玉料,因材施艺,自由发挥。

李鸣飞不象有些90后,有叛逆性,凭借父母提供的殷实的物质条件,沉迷于游戏、各种娱乐场所玩乐。生怕在同龄人中落后,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

他的生活方式很简单,除了做货创作还是做货创作。

image

李鸣飞画稿

在创作的道路上,虽然很有激情,但灵感不常有。

他说,为了解决创作时遇到的困惑或瓶颈,会放下手上的货,到外面转转,等到再次回到车子前,或许会茅塞顿开。

或到一些做货好的玉雕师那里观摩学习。在手机里,他珍藏了上万张做工精巧的玉雕图片,经常翻翻看看,期许得到启发。

突破自我,应当开阔自己的眼界,需要先“眼高手底”。只有眼界开阔了,手艺才能跟着提上去。

为了让思维活跃起来,就在网上、书上,了解一些从艺之道。除了获取玉雕专业知识外,还看一些其它艺术门类、名人传记、人生哲学等方面的书。以便更好地丰富自己,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由于不断上进,找他设计创作的客户,逐渐增多。对于外界好与不好的评论,都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创作道路上的小心得

他说,玉雕创作因材施艺,俏色巧雕很重要,当然更高层次的是能够变废为宝。

创作时,设计很重要。整体看起来比例协调,线条优美,有秩序感。整个画面唯美,还得有抓着眼球的聚焦点。

有粗有细,粗细结合。有粗线条方面的勾勒,也得有细节部分的重点刻画。

image

李鸣飞画稿

中国玉雕讲究意境美,有故事,有寓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得有深刻的了解,还得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表达方式。

中西贯通,取之我用,创作出的作品,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他说,现在对西方文化,还有一些所谓学院玉雕的认知,还停留于粗浅层面。

从事艺术创作,就注定与孤独为伴。他说,自己成长最大的因素是内生动力。玉雕形势越不好,越要静下心来学习、搞创作,提高技艺。

image

image

李鸣飞画稿

自己主动通过网络、各种学习机会,了解一些玉雕大家的做法。看他们的设计,细心观察轮廓是如何处理的。

揣摩“玉华奖”、“天工奖”等重大奖项的获奖作品,以便于开阔视野。

一位90后对玉雕大师的看法

所谓玉雕大师,就是匠人走向艺术家,有了质的飞跃。他们是玉雕行业的引领者,不是单纯地看名声,而是技艺、素养过人,阅历深厚、品德高尚等方面的集大成者。

他说,自己还很年轻,会沿着自己设计的路线走下去。不会为了赚快钱,而缺失学习。

后记

李鸣飞,1996年生,2001年开始玉雕生涯,历经8年洗礼,方向感依然明确。

他说,当下,玉雕大形式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整体形势低迷。有些朋友已经相继转行,但是相信通过玉界同行们的坚持与努力,未来的玉界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更完美。

李鸣飞手头上的宝贝很少,很多都被客户拿走。但艺海无涯,他现在跟随马国峰老师,进一步学习创作设计,延展创意的空间。他说,马国峰老师对他帮助很大,很感激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此祝福他,从艺之路越走越宽…… 

image

李鸣飞创作出的宝贝品鉴

image

image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