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块玉石的诞生需要亿万年,她是大地的舍利,需要人们好好善待和珍惜。自然中不乏大美而不琢的美玉,但更多的美玉需要玉雕师的雕琢后才会释放美,并承载文化,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就雕刻而言,一件作品的价值在于雕刻者所赋予内涵或工艺,如果雕琢的价值不及材质本身,那是对材料的亵渎。行业中有“苏工”之说法,其中一点就是对材料尽善尽美的雕琢,以至于花费数倍之精力在一块小小的玉石上,玉雕人沈杭俊就是典型的一位,他对于玉石雕琢可谓是苛求至极,用“情”至深,在行业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第一次和沈杭俊老师这个网友见面了,真人果然和照片一致,短短的头发,戴着眼镜,双目有神,从他的手上茧子中能够看出他是位厚重的玉雕手艺人。沈老师热情的邀约着喝茶,精致的紫砂壶里肉桂的香味弥漫出来,看得出沈老师是一个懂茶、懂茶器的人。
辟邪瑞寿
虽然是第一次正式约见,但一谈到玉,我们两人就如老朋友见面一样,相谈甚欢。沈杭俊老师的作品都是高度复杂的立体兽面和圆雕的人物,虽然兽面作品非常多,但却没有一件是相同的。每件作品立体丰满,阴阳双线交错,细工可至每一处线面,在行业多年,我一眼看过去作品没有半个多月时间是做不出来一件的。
沈老师说:“做壶功在壶外,以艺为本,以意融形,玉雕亦是如此。”我非常喜欢这句。玉雕本是功夫,但艺术却在玉雕之外,好的玉雕作品永远是融合了当下的艺术思考,而非是机器上的总结。沈老师专业艺术出身,所以早早领悟了这一点,故而他创作的作品常常带有独立思考和独特的美感。
慈怜众生
沈老师谈到最近材料难买,尤其是纯净的南红牌料、玉化的松石还有白玉籽都很难寻,但作为手艺人在材料稀缺时期,更要珍惜每一块材料,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雕琢。
虽好材料难找,但我不难发现,沈老师的作品每一件都是顶好的玉质,可见在选料上他是一个执拗的人,宁缺毋滥。当天恰巧在他这里刚开了一块近百万的籽料原石,几人合伙买来,切开后惊喜不大,聊天中沈老师淡然的笑了笑,因为这样的事情可能在身边经常上演,不过作为手艺人一生都在赌料,从买料、切料到雕刻,然而雕刻这场赌局才是手艺人能够去掌控的。
入行这么多年,接触到很多玉雕工作室,但看到沈老师的状态和琢玉的态度,依旧十分感慨,已经很少有这样的玉雕人了,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还不急不躁的行走在玉雕和艺术之间。
沈杭俊
中国工艺品雕刻二级技师,
中国职业艺术品评估师、鉴定师,
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理事单位,
苏州市玉石文化南红行业理事单位,
苏州市玉雕大师。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