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杨修魁在新疆采风。(图片由本人提供)

30岁出头的杨修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满脸阳光,像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11年前,一个偶然的机缘让他爱上了新疆,从此天长地久,此心无悔。

10天前,为了最新的创作,他计划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采风,动身前夕,记者采访了他。

一见钟情

杨修魁的家乡在山东郓城,和《水浒》中的宋江是同乡。2007年春节过后,他迎来了大四的最后一学期。当时在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读国画专业的他,开始忙活毕业实习和创作。

“我希望自己的毕业创作与众不同,平时特别喜欢国画大师黄胄画的新疆风物,于是决定到新疆边实习边采风。”杨修魁忆起往事。

2007年3月23日是个周五,走出乌鲁木齐火车站,杨修魁的双脚第一次踩在新疆大地上。“西安的校园里已经草长莺飞了,乌鲁木齐刚刚下过一场雪,很冷。我第一次知道了新疆的冬天很长。”杨修魁笑着说。

出身农家的杨修魁非常务实,很快在乌鲁木齐一家玉雕培训学校找到了一份美术教师的实习工作,自己能养活自己了,然后利用双休日去乌鲁木齐的公园、闹市、长途汽车站画速写。

虽然第一次来新疆,举目无亲,但新疆人的淳朴、热情和豪爽让他有种到家的亲切感。“新疆人直来直去的性格,让我这个山东人感觉特别对脾气。”

3个月的实习采风结束,杨修魁回到学校,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毕业创作,取名《新疆孩子》。“孩子眼里那种淳朴、率真就是我对新疆人的感觉。”

《新疆孩子》获得了学院的“优秀毕业创作”奖,对新疆一见钟情的杨修魁也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乌鲁木齐时,杨修魁当美术教师的玉雕学校是中国玉雕大师马学武创办的。从未接触过玉石的他在恶补了一堆关于玉石的知识后,开始对传承几千年的中华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师傅马学武的作品,听他聊自己的想法,我们经常聊到深夜。我越来越喜欢玉雕这门古老的手艺。”

2007年9月底,离开新疆3个月后,杨修魁又回来了。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

真情不变

来新疆11年了,在杨修魁眼里,新疆人的淳朴、包容、豪爽的性格从来没有改变过。“在新疆,无论你跟哪个民族的人打交道,都不用拐弯抹角,简单、善良就足够了。”杨修魁说。

2016年4月,新疆珠宝玉石商会组织到南疆支教,杨修魁来到和田县职业高中,教维吾尔族孩子们玉雕手艺。“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学习的劲头特别大。雕玉是很辛苦的活儿,他们一点不怕累。1个月下来,我带的十几个孩子出了一批作品。孩子们特别兴奋,我也很有成就感。”

离开学校那天,和田乡村的孩子们给了杨修魁“最高礼遇”,几个男孩子把他高高地抬起,送出学校大门,像送别一位特别尊贵的人物。这让杨修魁至今忆起仍然非常感动。

近两年,因为采购玉料,杨修魁经常去和田,交了几个卖玉的朋友,90后小伙阿卜杜热西提·巴热提就是其中之一。“每次去买料,只要他的东西合适,我都要照顾一下他的生意。”杨修魁说。阿卜杜热西提也投桃报李,他家在和田机场附近的一个村子,每次谈完生意,他先开车拉杨修魁去机场托运行李,然后再把他拉到自己家里。“阿卜杜热西提的父母年纪都大了,每次去,他们都给我做最好吃的抓饭,再送我一堆自家种的核桃、自家晒的葡萄干。特别热情,真是把你当自家人。”杨修魁说。

去年8月,杨修魁又到和田买玉料,听阿卜杜热西提说父亲住院了,他马上买了水果,去医院探望老人,让老人非常暖心,指着儿子说:“以后你就认小杨做个哥哥,互相照顾。”

“在新疆,你总是被淳朴善良的人们感动着。这是一块让人舍不得离开的土地。”杨修魁感慨地说。

天长地久

如今,杨修魁在乌鲁木齐安了家,有了可爱的儿子。2013年,在师傅马学武的鼓励下,他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4年多下来,已小有成绩。2017年,获“新疆玉雕大师”称号。

他非常看好自己的事业前景,“这几年,新疆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玉石行业的发展。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好机会。现在,文化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我觉得新疆玉石行业的春天刚刚到来。”

来新疆11年了,杨修魁目睹了新疆的巨变。“过去春节回老家总是为火车票发愁,现在随着高铁的逐步开通,票再也不是问题了。”杨修魁把家安在一个漂亮的小区,他觉得“乌鲁木齐居民小区的设施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适、便捷。”

不止杨修魁爱上了新疆,从前极力反对他来疆的老爸老妈如今也喜欢上了新疆。“我妈还学会了烧奶茶,我爸说新疆气候好,一切都方便。两位老人住在这里特别开心。”

“当年,他们想着我在新疆混不下去了,就得乖乖回山东。现在他们觉得我来新疆来对了。又看到我的成绩,跟乡亲们说起来,挺自豪的。”杨修魁露出灿烂的笑容。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