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手艺,玉雕大抵还只是一份谋生的行当,雕刻的时间久了,成为职业的玉雕人。而它和常年在外面跑,给寺庙做泥塑、木雕,给景区、建筑外墙画图,甚至和我们小时候在村里看到给人补锅的手艺人一样,都用自己的双手,勤勤恳恳养家糊口,这是所有人类终其一生所做的事情。
在玉雕界接触到不同的玉雕师,老中青、国家级、省市级,初入行的,等等。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工匠精神”开始席卷中国的各个行业,工匠这一身份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真对待。
对于身处其中的玉雕人,是将自己定位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匠人,手艺人,还是时髦的艺术家?是玉雕师还是玉雕艺术家?越来越多的玉雕从业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关于这一点,有个深刻的感受和大家分享。相信有心人都会发现,无论是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媒体,亦或央视纪录片那样的传播平台,当大家去谈论古代的佛造像,古代的雕塑作品,敦煌的壁画等等这些符号时,我们往往给予创作这些符号的人以艺术家的称谓。
而当我们谈论今天的手艺人,特别是乡村风物里的篾匠、木匠、铁匠等群体时,我们又冠之以匠人、手艺人的称谓。对前人我们敬仰,对当下我们却有些贬低、看不起,多么矛盾的两种思维。
其实这一点所反映出还是大众对于自身传统文化认知的模糊、不清晰,当我们谈论起工艺美术、陈设艺术、雕刻、雕塑、绘画、书法等词汇时,对于没有专业接触此类知识,或没有接受相关美育知识的普罗大众而言,其实都只能有个粗浅的认知。这其实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当前审美认知缺失所导致的问题。
按照我们大众正常接受的认知来看,玉雕应该归为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的范畴,而从玉文化及玉作为昂贵创作材料的特性,以及实用功能的角度来看,其实这样的归类又不大适合。而从中国美术史和中国雕塑史的进程来看,古代那些被我们今天所敬仰的无名艺术家、治玉人,在彼时彼刻也只是民间巧匠或宫廷御用匠人。
中国的玉雕走到今天这样一个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对于身处其中的玉雕人,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自己是以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还是仅仅将各类玉石作为创作雕刻的材料进行思考,又或只是将其当做一份谋生的工作来看,远比纠结该给自己贴什么标签重要和有意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