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启敬曾说过一段话:他们可能大多面对的是钱,价格贵的他们会很认真吧。我对待一块泥巴都会认真,何况是玉?这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何况玉还有它的灵性和神圣的一面。我们不会把玉破坏掉,如果需要这样做,或者做特别的处理,一定要有一个过硬的理由。像我的锦灰堆系列作品。
2012年,全球顶级当代艺术收藏家乌利·希克兴致勃勃地买下3件邱启敬的玉雕作品,探讨这样作品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可能性,同年,邱启敬作品在海派玉雕大本营、上海神工奖展览现场引发激烈争议:这样的作品能算是玉雕吗?——
当代玉雕颠覆者:邱启敬入侵
“邱启敬作品中可供欣赏的属于玉雕的内容太少,很难认为是好的玉雕作品……”
“可以看得出来,邱启敬的作品至少是利用了玉的材质特性,而抽象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探索,这是应该允许的……”
“邱启敬的作品就像一盘菜,大家尝了一口,感觉很新鲜,也有很多人觉得不错,但是,这盘菜是不是一直会像第一回吃一样让大家感觉新鲜,感觉不错,只有靠时间才可以证明……”
从这些来自玉雕行业的声音来看,行内人士并非都在用排斥或者不理性的情绪来看待邱启敬的作品,但显而易见的是,上海神工奖期间邱启敬英和工作室展厅引发的争议相当激烈——
邱启敬的作品还算玉雕吗?
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邱启敬的作品?邱启敬的入侵究竟是一个偶然现象,还是新的玉雕潮流所向?
这些关于邱启敬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小问题,它们都在触动当代玉雕最本质的价值认定。如果邱启敬是对的,那么,当代玉雕迎来的将是一场颠覆。
我们来听听这位引发争议的前卫艺术家如何阐述自己的玉雕想法。
玉雕能不能做个改变?
《收藏·趋势》:很多观众在神工奖展览现场看了您的作品后都有所感触,不管大家怎么评价,他们至少都注意到您的作品与传统玉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邱启敬:我来举个例子,看看当代艺术家是怎样来做作品的。
比如说,当代艺术家卢昊有一件很有名的作品,叫《一粒沙》。他从地上捡了一粒沙子,然后找到会微雕的人,在上面雕了报纸的一个豆腐块新闻,内容是湖北当阳的一个民工,凄惨悲凉的一生。他打工,养自己的几个孩子,其中还有孩子正在读书,最后呢,为了要自己的工资被老板打死了。这个人的一生,刻在这一粒沙子上了,作品的名字就叫做《一粒沙》...这粒沙子后来2004年被美洲国家银行收藏,展览时以投影的方式投影在美洲国家银行的穹顶,放大了100倍投射到屏幕上。所有的参观者,看到这样的作品,都会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那么廉价的东西,做得那么鲜活、震撼。我常常想,如果我们的玉雕做这样的作品,比如用一块小籽来做,那会是什么感觉?
《收藏·趋势》:您是否在说,当代玉雕本来有无限的空间,但我们却在自我限制?
邱启敬:对于当代观念艺术来说,玉无非是一种材料,就是一堆石头,创作就是与材料的交流,是对材料的把握,其水准高低,在于你个体的思想,包括对世界及生命的看法。但从历朝历代的玉雕来看,有思想的作品几乎没有——作品中有个体对于生命、世界、人生理解的几乎没有。
古代玉雕依附于宗教与政治,今天依附于政治与资本,同时长期处于民间状态,因此整个行业的文化素养比较低。如果和书画这样的艺术门类相比,那就差得太远了。像玉雕山子之类,顶多算是中国书画文化的亚文化。不仅如此,目前中国玉雕只停留在临摹和抄袭状态,做得好顶多也就是做到一个唯美的程度。如果深层次来讨论作品的高度与深度,就会觉得很单薄——无非是些装饰性的内容。像一些玉雕牌子,其实就是从别的书上抄过来、套过去的,原创性的东西特别少。
《收藏·趋势》:原创性的缺乏对艺术是很致命的。
邱启敬:所谓原创性的缺乏,本质上就是缺乏一种个体的、自主的、对材质的深层次的理解,乃至于让人从他的作品中体悟到什么。现在玉雕界在这些审美上是麻木的,离艺术比较远,停留的层面也比较低
《收藏·趋势》:您认为当代玉雕距离大境界有多远?
邱启敬:从古至今,玉雕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每个时代都在变化,但我们没有认真梳理,因此会不经意地被束缚。艺术是什么?艺术必须是鲜活的,当代艺术的影响力,为什么会冲击到世界,影响到国际的艺术趋势?它有内在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它试图告诉世界:艺术是鲜活的,艺术是有感觉的。对于这种艺术的趋势,我们并没有思考。对于当代玉雕来说,艺术离我们还相对遥远。
《收藏·趋势》:当代玉雕不够鲜活吗?
邱启敬: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当代玉雕传承着传统的外壳。我曾经说过,我们今天行业在做的事,一个是花你爷爷的钱,一个是花你孙子的钱。花爷爷的钱,就是你还在使用爷爷传下来的技法;花孙子的钱,就是把应该留给孙子的资源,拿出来换钱。这个话说出来很心酸,但这个是现实,值得行业里面的人思考。在这个行业里,没有更开放的思维,没有更鲜活的生命力,最终的结果就是做出来的东西只能变为古董。
《收藏·趋势》:就是说在当代玉雕里看不见当代文化的表现?
邱启敬:即使有传统,往往也徒有其表,骨子里是什么?这个没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