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线都要用钻开上四五遍的槽,金丝银线不用一丁点胶却无比牢靠的镶在玉石中,一个简单的玉镯就要用掉30多个钻头耗费120小时……“金银错”技艺的传人孙人娜,用自己的匠心,为玉石、瓷器嵌上充满灵性的纹饰,让它们熠熠生辉。

一张一米左右的桌子、一盏可随意弯曲的台灯、一把雕刻刀、一盒钻头、几块泡沫垫……孙人娜的工作台十分简单,但她从事的却是并不多见的“金银错”技艺——用金丝银线为器物镶嵌出纹饰。

孙人娜从小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热衷于古代纹饰图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金银错”工艺,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孙人娜专程赴河南拜师学习“金银错”工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第一代传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守顺,成为马进贵先生的第二代传人。

在孙人娜的工作台上,一只和田玉手镯正在制作过程中,孙人娜刻刀在玉石上慢慢雕刻,为其开槽。“开槽是最难的,这个槽要开得上窄下宽,这样才能将金子牢牢地镶嵌在上面,在纹饰的转弯和衔接处不能看出接头,要特别的仔细。”孙人娜说,“金银错技艺不允许用一滴胶水,如果开槽不好,宁可废掉这件器物,也不能用胶粘,决不能砸了这个技术的牌子。”通常,一条线就要用刻刀走上四五个来回,一个镯子刻完常常会用坏30多个钻头。可只有这样的精雕细琢才能让金丝“长”到玉中。

开槽完成就是嵌入金丝,孙人娜和同伴们一起研究,自制填充工具,替代了传统的锤子。“我是女的,做得更多的是一些茶具、吊坠、镯子等小物件,要精细,用我们自己做的小工具特别得心应手。”孙人娜说。镶嵌完金线后,就要对器物进行打磨,最后手摸上去不能有一点凹凸,金线就像是“长”在玉石上似的。

八年来,孙人娜不断摸索“金银错”技艺,自己设计了多种纹路、纹饰,为市民雕琢饰品和收藏品。孙人娜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喜欢‘金银错’,让‘金银错’工艺重现昔日的辉煌。”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