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他的工作就是对着电影公司发来的小图片,在画板上构思设计放大绘画。然后将海报挂在县影院宣传栏上吸引更多的市民驻足观看。

尔今,影院再也见不到“美工”这个行当,当年的影院“美工”自结缘美玉后,不断创新雕刻与绘画技艺,使绘画艺术与 玉石雕刻完美结合,一部部作品深受客商喜爱,多部作品斩获多个奖项。同时,他创办学校,培养人才,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为玉雕界的新星。

他就是镇平县高级美术师、河南省玉雕大师杨月华。

图一:现场指导学生素描

(一)痴迷绘画 夯实基础

1962年,杨月华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杨明甫毕业于南阳师范美术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小耳濡目染痴爱绘画艺术。自上小学起,杨晓月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素描、国画、水粉。到了中学阶段,他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下画画的任务,画完之后请父亲现场指导不断改进提高。

采访中,杨晓月告诉记者,十六七岁正当贪玩的年龄,那时候总感到一天不画上几幅画,对不起一天吃的饭菜。有时候,一个人会呆在书房画到深夜二三点钟,蛀虫盯咬全然不知。有一次, 在静物写生画一个药罐时,作品前后层次推不开,立体质感不强,一幅又一幅作品相继被父亲改了数十遍。无奈,杨晓月接连三天把自己关在屋里打开灯光拿着实物反复琢磨反复画画,实物重了背景要浅,结合不同环境的影响,通过互相衬托,表现出立体质感,自己最终领悟到素描的基本要领。

1983年,杨月华通过招工成为县电影院一名电影美工。

主要工作是绘制电影海报。他说,那时,县电影院外南面有一面高墙,都是用来挂海报的。“海报大的有4米长,3米高;小一点的也有3米见方。”杨月华说,“一部新电影上座率高低与绘画宣传密切相关,他在画电影海报时也会被围观,常常是一在影院外面画画,身后总是围了一大群人。”

当年画的海报主要根据小海报为主,画电影海报要求很高:它要最突出,在大街上,它要比任何商业广告都吸引人。每个月上映的电影有20来部,全部都要画海报。杨月华一个人2天就能画完一幅。如果碰到影院办电影周,几乎忙得脚不沾地。由于出画快画的好,南阳地区13个县(市)参观评比中镇平年年得第一。在第一届残疾法宣传日,杨晓月的作品荣获南阳地区第一名。当年在全县各宾馆、车站等处都曾留下了精美的绘画作品。

图二:指导学生设计玉雕作品

(二)结缘美玉 融合创新

自参加工作后,在县玉器厂工作的同学经常慕名找到影院,拿着不同大小的玉石请杨月华帮助设计画画。杨月华也会在闲暇时到玉器厂里逛玩。在玉器厂,精美的石头经过细雕打磨后,玲珑剔透之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刻起,杨晓月暗暗喜欢上玉雕这一艺术。

1993年9月,杨月华独自一人来到南阳独山玉矿井下,花70元买了一块重达200多公斤的独玉。玉料解开后,一缕粉红色的玉带着实令人惊喜万分,一樽侍女的构思图案立即跃然心头。随后,杨月华在自己的车间里开始尝试着第一次用玉雕工具,第一次雕刻独玉作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樽高约60公分的侍女摆件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作品出来后,他早早来到县玉雕大世界卖。几家商铺的老板看后争相购买。最后,一件作品以4800元的价格卖出。第一次尝着辛勤创作的甜蜜,杨月华从此与独玉结下不解之缘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独玉黑白料比较便宜。但是在杨月华的眼里都是宝贝。在创作题材时,杨月华更加注重作品的质感和立体效应。同时,恰如其分地运用独玉俏色,令作品增加神来之笔。在绘画财神、寿星和佛祖等作品时,杨月华常会点缀上相关文字,使玉雕与书法相得宜彰、生动传神、爱不失手。通过精心雕刻打磨之后,常常是各件作品疯抢一空。

初次与玉雕结缘便一发不可收拾。邻居们、同事们知道后,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杨晓月身边学习绘画学习玉雕。那时,杨月华是一边自己学习玉雕,一边带着10多个徒弟授艺绘画雕玉。

期间,杨月华创作的福寿团圆、三星报喜、喜鹊闹梅、天女散花等独玉作品,相继斩获陆子冈杯、国玉怀等优秀奖。2013年被河南省宝玉石协会评为玉雕大师。

图三:自我学习提高

(三)科学管理 培育人才

在县电影院担任“美工“的经历,使杨月华的绘画“美名”响誉全县,走上玉雕之路又一雕成名。登门学艺的年轻人络绎不绝。起初,他都以自己也是摸索着雕玉为由推脱。随后,实在是无法推脱下去,杨月华便萌生了开办玉乡玉雕绘画培训班的想法。

2009年7月,杨月华决定开办培训学校,把绘画与玉雕两个培训班集中一起授课。一边是学习绘画,一边是玉雕实践操作。培训班为期三个月,一来确保培训人员切实学到一定的技艺;二来不把年轻人的宝贵青春尽耗在一个地方,而影响其前途命运(玉雕界有一不成文的说法,三年学徒四年出师)。为确保培训效果,针对年轻人贪玩的习性,杨月华管理严格教学卖力。凡是学生一到培训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许带手机上课上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10多岁的小学生,也有大学毕业想到这里深造学员。

有一次,一位来自晁陂镇的学员孙云庆没有学习几天,家长便想知道孩子在这里到底很样。当他看到儿子画的画后,气凶凶打来电话责怪道:“我把孩子交给你是学真本事的,不是让你教我孩子学印画的。”原来,学生的家长根本不相信自己看到的画是孩子短期学到的。他了解到原由后,说道,“这是真是你孩子自己的作品,你要是不相信,可以亲自让他再画一次。”结果,学生家长不仅登门道谦,还把亲戚家的孩子也带了过来学习。

当记者问起如何确保教学质量时,杨月华笑道:“这是多年来自己总结的教学秘密,不便告之。” 面对短期培训,一位来自苏州的学员来士敦深有体会地说,“在这里学习时间抓的紧,管理严,学的快,学的好,夯实基础后不影响到其它地方发展。”

不会做的想入门,会做的想提高。面对年轻人浮躁的思想,杨月华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安下心,会做人,学到真本事。多年来,在玉雕行业、在绘画设计领域,甚至于有的增强自信继续回到院校深造,同时也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类基础性人才数千人。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