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一脉相承,从未间断过。中国人爱玉、玩玉、赏玉,而玉石本身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玉石之美,在其材质的自然之美,更在其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而要想将这些美全部体现出来,自然离不开创意之美。那么,如何将创意之美在玉雕中体现出来呢?这就需要玉雕师注意以下几点。

1、因材施艺首先便是观察玉石的外形

任何一块原石第一巧妙在于“构思巧”要针对玉石来选题,题材选的恰当不恰当,用色巧不巧,要看玉料肌理与题材是否吻合,就是笔者们常说的“审玉”的过程,要和玉石进行交流,了解它的特性,你的思路才能更加清晰而准确地捕获着每个闪动的创作灵感。

审玉,首先便是观察玉石的外形。玉石的外形往往是开启状裂绺的外在表现。实际上,玉石上较平展的大面必然是易开启状裂绺面。外形浑圆的水石和老山料是自然应力作用的结果。首先自然应力条件将它们沿开启性裂绺与原岩分开,而后又因远距离搬远,再次沿较开启性裂绺分裂,最后在它们的产出位置处,其中的开启性裂绺十分稀少或者几乎没有。

外形浑圆的水石料和老山料只要闭口状裂绺较稀少或呈弧立状小裂,就为质量较好的玉石料,倘若其中闭口状裂绺明显地多,则可能是质量较差的玉石料。新山料与原岩分离较近或人工开采与原岩分离,外形常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一般多裂。但是,新山料中肯定会有破坏程度极低的块体玉石,只要新山料中裂绺稀少和呈弧立状,也不失为质量较好的玉料。

2、俏色巧雕根据创意决定皮色去留

创作时,应该根据玉石的肌理和色彩,做到“以色取巧”能够预料石头内部的情况,这种理性与感性的预见和感悟对玉雕创作至关重要,对作品的整体创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也会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面对一块珍贵的玉料,对创作者来讲是一个考验。一旦在创作的过程出现了未能预料到的变化时,要顺其自然,改变原来的思路。借势发挥,围绕着这些客观因素来思考设计构图,什么色相似什么景物,适合表现什么,脑子里就有自然界的色彩联想,胸中便有成石了,选题构思注意要以色为“基准色”,以人工与天然合一为最高境界,构思时要考虑统一与变化,要使作品独具恒久的生命力和震撼力。

通过对材料的深入认识,基本上可以大概的决定这块料做什么。接下来,则是创意的过程,在此之前,首先应该找色。根据自己的最初创意,决定哪些皮色要留,哪些要去除。找色是因料施艺中最主要的一项。曾经有人总结玉器最可贵的四点: 绝(空前绝后) ; 俏(俏色产生的无穷魅力) ; 高(高贵感) ; 润(玉“质”的美)。俏字是占主导地位的,没有俏、 高、润、绝也无法产生。

找俏虽然需要丰富的经验,但主要是方法问题,并不十分难。因为真正纯一色的并不多。这就需要在设计之前或“解剖”或“剥皮”仔细的寻找。常言说:“花香不在多”,如果用得恰当,往往是越小越显得“俏”。如做佛人,额前只俏个红舍利子就很精彩, 因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为最美。

在和田籽料的创作中经常会被玉料的天然外皮吸引。在不影响其玉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俏色,能更好的烘托艺术形象,但切不可为了体现皮色而损害玉料的天然质感,在笔者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带色皮的籽料,“白皮籽料”,“黑皮籽料”等,其中最名贵的是“桂花皮籽玉”和“枣红皮籽玉”。新疆白玉籽料中,无论皮色如何,只要内部白润,都属上乘白玉。

有一定厚度的皮色,可以用来雕刻立体事物,但一定要用色干净,才能起到桥色巧雕的作用。如果遇到特别美丽的皮色,也会不做任何修饰,充分保留它的自然形态。

3、整体布局学会造型更要学会找形

这是量料取材中的一项。需要根据料形的制约,做出多种设计方案或腹稿,然后再进行筛选,找出其中最适宜原料制约的造型方法,所以称之为找形。在构图方面,要遵循美学原理并结合原料的天然形态,使艺术形式和原料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通过艺术加工使其升华,既不失和田玉的天然魅力和神韵,又使其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就要求,在观察玉石的轮廓时要从不同角度去衡量,单一个面看,好是不够的,也是不成功的。一件作品一定有许多个“面”组成的,雕刻时就要先抓住大体,再抓局部,最后抓整体,结构要合理、准确,符合规律。总之,千变万变,整体结构不能变。最后还要注意虚实空间,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事物的空间和利用好空间的虚实对比关系,使事物造型表现形式变化丰富,新颖懿人,增加气氛。

玉石的品种繁杂,要在千变万化的玉石中,找到规律,抓住要点,不断地探索,追求作品创意价值,才能使玉雕作品化腐朽为神奇,体现出智慧的光彩。

4、追求作品意境的表达

“在玉器学校学习时,顾永骏大师曾告诉笔者们,玉雕意境是笔者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的内在美。同时,玉雕还要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根据藏者情趣和风俗习惯来设计;笔者的恩师——中国玉雕大师颜桂明也指出,玉雕设计的题材应来源于中国诗词、书画,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和人生真谛,并进入无比广阔的艺术空间。”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气息,传达出富有创作者个人风格的韵味,笔者广泛涉猎其它艺术门类,如绘画、牙雕、竹雕、寿山石雕以及扬州传统工艺漆雕等,从中吸收养分,并借鉴运用到玉雕创作中。

其实,玉雕师要想提升自己的创意,绝非看几篇有关创意的文章就可以做到,它更需要的是玉雕师在文化意识方面的觉醒和强化,在创作实践方面的追求和努力。玉雕师只有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创作出更美、更具创意的玉雕精品。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