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作”玉雕近年发展甚快,规模的扩张、技艺的进展,推动了苏作玉雕欣欣向荣,也鞭策着新一代玉雕人才成长。市场需求和玉料猛涨,促使玉雕人转向精品玉雕的琢制和研发。我新近看到玉雕新秀谭飞一组还鲜为人知的新玉雕作品,品赏之余有感触。
《悟道》表现佛教思想核心的“禅”。作品以简洁清新的构图刻画僧人坐禅情景,着工不多,形态抽象概括却富含意境,形简意赅。虚静反映作者的审美情感。有人曾说过:“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作者以写意手法刻其形,沉思之神情融于意境中,这种美更耐人寻味。“静谧”深处有着心灵活动,是艺术意境表现。虚构的立意与“禅”相吻合,这就是艺术上的“得体”。“得体”是衡量和检验“简易”的标准。《悟道》来自创作者的切身感悟,其人不善言谈,但内心亦会生涟漪。情思通过“假借”来抒发,不失为好的艺术手法。艺术的传情达意能够尽职,就是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形式。
我送了一本《情调苏州》给谭飞,他看后欣喜不已。他说:“我从相王路搬到平江路,相王路那段时光学到手艺,而生活在平江路的岁月看到姑苏特有的美,因此萌发雕琢《烟雨江南》,虽雕得不够完美,却是对情美苏州的内心呼应。平江路已是我心目中无法抹去的记忆。”他将江南富有特色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展现在作品之上,使我看到了一个新苏州人的审美视角和情调。谭飞凭切身感受,将烟雨笼罩中的江南用点线面勾勒出以形写意的构象,渗透着情感。作品在今年的新人新作评比中曾获得金奖,这给予他莫大鼓舞。
玉雕表现形式中的含蓄手法,是一种艺术技巧和雕刻语境,也是艺术风格的展现,以可视形象引人思索,去领悟某种无声心语。含蓄引发想象,生活中人人都充满美的想象和寄托。
《相濡以沫》的背后,隐含一段创作者的深刻情感。他去年底携心爱的未婚妻回四川老家办喜事。度完蜜月回到苏州后,人生的变化催发其创作一件能表达自身情感心声的作品。“那就先找合适的料吧,于是有了这块红白二色的南红,红色象征生命与爱情,白色象征纯洁,我就用白色雕两只可爱的狗狗。”谭飞说。以审美心理表达出心中所追求的美,刻画的不仅是活泼生动的人类朋友——狗,更抒发了自我情感思想,这样的“意匠”是不是饶有意思和趣味呢?!
吉祥寓意题材的表现形式在传统玉雕中屡有所见,以直观性为基本特征,利用俏色巧更是“苏作”又一特色,增添了吉祥寓意的趣味性。浅表性的巧作仅流于一般,如能化“巧作”为“巧意”,进而达到雅俗共赏,谭飞如是述说了创作体会。
获得金奖的《五子登科》,作者讲述了设计心得:“立意生灵感,而灵感来于孩提时家乡生活的回忆。”的确,创作没有灵感,生动就无从谈起,创作离开技巧,哪来“化工为巧”?两者缺一不可。《五子登科》刻画的五只雏鸡形象生动,布局的巧妙、疏密的呼应,显露了经过提炼的艺术美感。艺术创造中的美都是从自然中、生活中来,从而富有生趣。
上述作品均以南红为载体。谭飞说:“产于故乡的南红具鲜明特色,兼有俏色,创作须突出‘材美工巧’,又要形神皆备,更应在‘适宜’中反映出新与趣的艺术特点,而求意境之美则是我心境所向。”
认识谭飞已有多年,常与其谈论技艺之道,早曾辅之设计指导,后多谈论创意。他曾感言:“传统是‘源’,要从中吸收养料,四川农村童年的田园生活给我以‘泉’,这两点给我设计灵感。”“每一块玉料的设计,总得不断掂量,既能做到‘材美工巧’又要努力超越。”
“所思在远道”,作为玉雕新人的他时常倾吐:“欲得境界,必学人之器识、学养、技艺等,非深心于斯道者,不能也,贵在勤学,贵在深思,从而悟道。”
从事玉雕的人需从情感出发,他近两年来进步甚快,但走向成熟还需时日,相信前途坦荡。“苏作”玉雕新人辈出,形成了后继有人的大好局面。 (黄鹤钟)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