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玉雕大师龚克勤的作品散发着醇正的苏工味道,精巧的设计,流畅的线条,细腻的工手,无不传达出苏工细、飘、灵的意韵。他的玉器纯粹、素雅,赏玩之下,每一根线条仿佛诉说着一份对玉的执着,一份对玉的痴迷。
龚克勤,1965年生,苏州人。中国白玉研究会会员,1981年进工艺美校雕塑班并进玉雕厂实习,在玉石雕刻技法上打下基础,毕业后进了玉雕厂,先在车间工作,后提拔到干部职位,这段时间里,他认定了自己玉器制作的发展方向:新与旧,古典和现代的巧妙结合。
1995年,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低调而沉稳,踏踏实实的琢玉。店由夫人李静华看着,他只是周日偶尔会去。平时一直在工作室,几乎从无空闲。工作室仅玉雕师就有十几个,规模不小。里头每一块玉石,都由他自己设计,自己出坯。“出坯定终身”,出坯决定这料子最终做成什么模样。
龚克勤非常重视品质,用的全都是籽料。每一块料都形状不同,每一个设计都因材施艺,劳心费力。下午五点员工下班,他还要出画稿,每晚10点多才离开工作室。
2008年,他向更高的水准发展,决心展示自己,在全国推广自己的玉雕品牌。在满意的作品上,他开始落款:上面一条龙,下面一个“共”,体现简约而有灵气的设计风格。
玩玉也图个喜气吉祥,而且传统题材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和故事。龚克勤的玉器大多是融合了时代气息和古雅风韵的经典题材,人物、动物、花鸟、山水,一一生动演绎。
他的作品散发着醇正的苏工味道,精巧的设计,流畅的线条,细腻的工手,无不传达出苏工细、飘、灵的意韵。他的玉器纯粹、素雅,赏玩之下,每一根线条仿佛诉说着一份对玉的执着,一份对玉的痴迷。
龚克勤选料讲究,因材施艺,劳心费力,每件作品精心画稿设计。生活在琢玉声中日复一日,听起来很单调,龚克勤却有着自己的一份满足,玉件的盘玩、设计、雕琢,都沾染过他的体温与热度,也为苏州玉雕文化的推广贡献着自己的一份热度。
苏州玉雕历史悠久,继承发扬这门工艺,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从事玉雕工作近30年来,自己在老一辈玉雕师的指点下逐渐成长起来,龚克勤也不忘扶掖后学,对学徒们知无不言、悉心教导。
在作品风格及内涵的表现形式上,龚克勤继承了老一辈的技艺和技巧,并不断进行着探索和创新。早在五六年前,他便以简约的线条、雅洁的开面,对传统题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解读。“那时候市场反映并不好,许多客户都认为款式太新潮,现在倒反而流行了。 ”龚克勤说,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每个玉雕师都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展现个人的艺术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使苏州玉雕在新时代得以发扬光大。
2010年,在第三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暨天工奖评选中,龚克勤参展的三幅作品《三娘教子》、《招财进宝》及《马上封侯》都是现代表现手法与传统题材的完美结合之作。其中《三娘教子》取自李渔《无声戏》等小说,是一传统题材,通过玉雕师的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运用浮雕、阴刻技法,通过简洁流畅的线条,来表达写意的身形,再现了主人公春娥教子之景。而另一作品《招财进宝》,则通过线与面的巧妙结合,采用高浮雕技法,线条舒缓流畅,人物刻画逼真饱满,衬托了玉质之美,让传统题材在创新中得以传承延续。
“打品牌不仅要讲诚信,还要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有所坚持。”龚克勤说,目前的玉雕市场有些混乱,仿冒、抄袭现象层出不穷,自己作品用的艺术体“龚”款,多年前便在市场上出现仿冒品了,甚至有个客商拿着别人的作品来请他落款。“出多少钱我也不能干这种事!”龚克勤说,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只做和田籽料,只在自己的作品上落款两大原则,“只有坚持走品牌化之路,苏州玉雕界才能重现昔日的盛景”。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