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近照

  ■诫子书

  ■天威

  ■天骄

  ■伯乐相马

  ■含羞

  ■梦秦

如今的十全街,人群熙攘依旧,而道旁的商铺分明已经变了模样。或精致闪亮、或朴素低调,各色玉雕招牌诉说着这一条街道的改朝换代。沿着东吴饭店对街的楼梯上去,就可以看到“尚玉雅集”玉雕工作室了。要是碰到个带着笑容、彬彬有礼的年轻人,那必定是它的负责人徐凯无疑。徐凯是一个让人猜不出年龄的人,他的眼睛里有着阅历丰富人的沉熟稳重,也有着对生命生活的激情。无论如何,更猜不到他遭遇过什么。

一个人,兜兜转转,一无所获,那叫经历;一个人,寻寻觅觅,找到目标,那叫成长。说经历,徐凯有,说成长,徐凯也有。

回首过去,母亲杨桂英说一点,徐凯说一点,三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就这么分享完了,听后总有点荡气回肠的感觉。母亲杨桂英是苏州早期苏州玉雕厂的员工,很小的时候,徐凯就被母亲带在身边,母亲在工作,他就坐在工具箱上,听着此起彼伏的琢玉声……成年后的徐凯,画过广告牌,换取了一点外快;也在卡通公司当过画师,一画就是六年;闯荡过深圳,却遭公司诈骗;也踏足过上海滩,没有发现机遇;还“留守”过新疆,以自己胃出血收尾……

徐凯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轻描淡写地把他的经历说完了,让我们看到上天对这个年轻人的磨练。不得不说,缘分天注定,无论做什么,画画也好、在新疆经营玉石也好,徐凯的人生道路始终是围绕着“玉雕”这根主线前进的。

2005年,胃出血的徐凯,放下了当时颇为成熟的新疆事业,留在苏州养伤,随后就在丝绸博物馆里开了工作室。多年的画画经历给了徐凯很好的美术基础,对玉雕造型游刃有余;近五年的新疆经历,让徐凯近距离地接触到各类玉石原料及成品……这些映射了一个年轻人内心丰富并坚强的成长过程。母亲杨桂英十分骄傲,当年玉雕厂老一辈的那些人,把子女培养成才的很多,但是要培养成像徐凯这样继承玉雕事业的,真的挺少见的。

徐凯对审美有着独到的理解,刚到母亲厂里帮忙进行玉雕设计的时候,他曾经想过,为什么不能在玉上雕一个维纳斯呢?他也有过天马行空的设计,最后的结果是玉雕师傅没法做,因为偏离传统多。这样的碰壁让徐凯开始思考,或许玉雕设计,跟自己想的并不一样。徐凯的新潮设计,与玉雕的传统纹案好似一对多年的恋人,在不断地磨合中,日渐走上正轨。所谓的推陈出新,而又不偏离传统。

如今,徐凯的玉雕作品依旧让人感觉“新奇”,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苏邦玉雕。在创作过程中,徐凯会把卡通设计的理念加入进去,给玉雕注入新鲜血液。把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去,是徐凯一直在做的。

“千变万化”是徐凯的又一创作理念,即用普通的原料,创造更大的价值。徐凯展示了一块被他朋友称之为“废品”的原料,相信绝对不会有人把眼前的这块石头跟玉挂上钩。外表全被白浆包裹,里头也被白浆覆盖,只有中心一小圈才是玉料,还着了些糖色,难怪人家要弃之不用了。依照传统的“挖脏去绺”的概念,皮子要磨掉,色泽不纯的地方要去掉……那这块料的确没法再用了。然而,徐凯却对着它动了另外一番心思,他取了部分切片,做成了观音头像,白浆作头巾,糖色作为衔接,白玉为观音面部。一件巧夺天工的作品就这么诞生了,谁会把它跟之前的“废料”联系起来呢!

千变万化,是玉石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也是徐凯心中创意的最好描述。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